导航: >> 安全论文>> 化工安全论文>>正文

浅述职业性(三起)隐匿式砷化氢中毒事故病因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7日

(作者 黄志军 李洁雅 赵凤玲)报道了三起职业性隐匿式砷化氢中毒事故,对三起中毒事故进行了病因学分析。

职业性中毒往往病因明确,容易诊断。但在有些情况下,中毒的发生没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患者自吸收到中毒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中毒猝不及防,给临床诊断和处理造成了困难。现就我省三起职业性隐匿式砷化氢中毒事故分析报道知下:

a)事故一:事故发生于某铅盐公司两次试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为:炼铅的矿渣经封闭设备烟化处理产生含杂质的氧化锌,然后加硫酸酸化沉淀,取上清液加锌置换杂质,再经沉淀、碱化、加热生成纯度较高的氧化锌。第1次试生产有两人参与,加锌后闻到一种难闻的气味,一小时后相继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乏力,并未在意,6小时后相出现酱油色尿,皮肤及巩膜黄染;发絷为,体温最高达42℃;尿少,尿闭;1例肾区痛,1例能区痛。分别按“感冒、急性肝坏死”、“急性肾衰”,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10天后另有5人重新试生产,8小时后均先后出现临床症状,意识到发病与试生产有关,怀疑为中毒,为明确诊断,向我所求助。两次试生产发病7人在(1人死亡),均为男性,年龄17~48岁。

b)事故二:事故发生在某化工厂更换生产原料(矿渣)后的初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为:用其它厂的矿渣废料作原料(含氧化锌50%~60%)加硫酸并在反应釜内加热搅拌、沉淀,然后进一步处理生产硫酸锌。室内作业,无任何防护措施。换料第1天在反应釜旁工作的唯一投料工即出现了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乏力、酱油色尿、皮肤及巩膜黄染;寒颤高热,体温最高达42℃;进一步出现为尿少,尿闭。住院对症治疗。4天后该化工厂又重新恢复生产,另一名加料工又出现类似症状,意识到与职业有关到我所。

c)事故三:某塑化厂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硫酸锌生产工艺流程为:含氧化锌矿渣、硫酸、双氧水→浸出上清液→锌粉除铜→双氧水除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包装→硫酸锌。两名工人在加锌粉除铜后数分钟到十几分钟后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出现腰背及四肢酸疼、高热、寒战、尿呈酱油色、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两名患者分别于发病当日出现无尿。当地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急生肾功能衰竭。次日下午1名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明确中毒原因,向我所求助。 

a)职业性隐匿式中毒的诊断,可从患者的职业接触史或病史、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病因学的线索。在职业接触史方面此三起事故的中毒人员均在生产硫酸锌、氧化锌的过程中发病,发病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从三次中毒事故的生产工艺过程来看,均为使用矿渣和酸生产氧化锌、硫酸锌。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矿渣中常常含有多种重金属及砷,在加酸后浸出液中存在,在加入锌粉后锌作为还原剂置换出这些重金属及砷,而砷与氢反应生成砷化氢逸出。操作现场设备简陋,无专门通风排毒设施,毒物可以四处弥散,作业工人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事故一现场:室内作业,车间约12m×39m,酸化池有排毒装置,置换反应池为开放式,另两起事故现场为敞棚式。企业负责人及作业工人也不知道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中毒事故。由于发病隐匿,患病后病人及其有关人员不能提供毒物接触史,因此造成病因诊断困难。

b)在临床表现方面中毒患者早期均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了高热、寒战、皮肤巩膜黄染等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砷化氢中毒相符。

c)实验室检查方面:事故一:矿粉渣含砷量为67.6mg/g,6名患者尿砷含量在0.24~0.92mg/L,均值为0.55mg/L。事故二:两名患者尿砷含量为1.02mg/L,1.24mg/L。事故三:废酸含砷量1800mg/L\矿渣0.0192mg/g,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处于无尿期,未分析尿样。

我国正常人群尿砷均值0.13mg/L,德国建议尿砷值0.05mg/L,中毒患者的尿砷含量平均高出我国人群尿砷均值4~9倍。

根据现场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分析,此三起中毒事故均为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

急性砷化氢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吸入量有明显的关系;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数小时,起病急,依次出现急性溶血及急性肾功能损害为主的各种表现。常有头疼、头晕、乏力、四肢酸疼等,伴恶心、呕吐、腹疼、呼气中有大蒜臭味,溶血多在3小时内发生。在畏寒、发热、黄疸、尿呈暗红色。重症患者多由于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砷化氢所致,半小时内发病,常出现寒战、高烧、意识模糊、黄疸、尿呈酱油色、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明显异常,血清尿素氮、肌酐增高,此外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细胞内的钾释入血浆内,血钾迅速升高,而引起心肌损害,如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阻滞、心博骤停,此为少尿期的主要死因。另外还可有肝脏病变、肺水肿、心力衰竭、酸中毒。

事故一是在试生产中即有发病,测得矿渣中砷含量高,因此在加酸后的反应过程中即有砷化氢逸出而造成中毒;事故二既往也进行生产,而在更换矿渣原料后出了病人,也说明矿渣中砷的存在;事故三的企业1998年已开始生产硫酸锌,既往未发生过心事故,生产工艺过程、矿渣原料未改变,为了降低成本,本次生产用了某化工厂的废硫酸,测得废硫酸中砷含量达1800mg/L,而矿渣中的砷含量较低,这也提示在预防职业性砷化氢中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据报道,某地11名搬运工人在露天小雨环境搬运矿渣时两天内全部发生砷化氢中毒。砷化氢的职业接触常见的有含砷矿石在冶炼、加工、贮存过程中与工业硫酸或盐酸等反应,或含砷矿渣遇水造成砷化氢中毒事故;生产和使用乙炔、生产合成染料、电解法生产硅铁、氰化法提取金银等也可产生砷化氢;砷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水解释放出砷化氢;国内曾有因海鱼腐败有机砷转化为砷化氢的报道。

砷化氢中毒的病因学诊断往往不够明确,早期未出现血管内溶血时常被误诊为“感冒、急性胃肠炎”,黄疸出现后又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因此在诊断方面,职业接触史的详细了解非常重要,怀疑砷化氢中毒时,应深入现场调查,明确中毒的原因。

职业性砷化氢中毒的临床诊断,急性血管内溶血是诊断的起点,如出现发热、畏寒、腰背酸疼、酱油色尿、巩膜皮肤黄染等临床表现。对于接触砷化氢而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脱离后症状很快消失者,为砷化氢的接触反应,不能诊断为职业性砷化氢中毒。

对于企业来说,对有可能存在砷的矿渣、酸类等生产原料,尤其是在更换生产原料时,要及时进行测定分析;在可能产生砷化氢的工艺过程,要有局部通风装置,并加强个人的防护,防患于未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