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化工安全论文>>正文

石油库静电危害及预防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01日

  四、预防静电危害措施

  静电危害起因于静电火花,静电危害中最严重的静电放电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人们常说,防患于未然,防止产生静电的措施一般都是降低流速和流量,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材料等,另外提高管线光滑度,也可减少静电产生。目前消防静电最简单又最可靠的办法是用导线把设备接地,这样可以把电荷引人大地,避免静电积累。

  防止静电危害的原则是要控制静电的产生和要防止静电的积累,控制静电的积累要求设法加速静电的泄漏,使静电不超过安全限度,控制静电的产生主要是控制工艺过程和合理选择工艺过程所用的材料。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均属于加速静电泄漏的方法,目前,石油库主要是通过艺控制和对设备设施有效接地来加速静电泄漏。

  工艺控制法就是在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材料选择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达到限制静电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从而达不到危险的程度。

  (1)限制输送速度

  降低液体输送中的磨擦速度或液体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等工作参数,可限制静电的产生,特别是收发转作业过程中初始阶段,要严格控制流速,初速度不大于1m/s,正常作业流速不大于4.5m/s,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另外在收发转作业过程中要防止喷溅式作业,在铁路槽车、陆路油罐车装油过程中,装油鹤管要插入罐车底部,距离底部不应大于20cm,有条件的使用两节鹤管以确保鹤管能触接罐车底部。在进行管线吹扫时,要控制吹扫速度,有条件使用子弹头吹扫,以减少静电产生,并且必须使用氮气。

  (2)加快静电电荷的逸散

  在产生静电的任何工艺过程中,总是包含着产生和逸散两个区域。逸散就是指电荷自带电体上泄漏消散。

  对油罐、管线、过滤器、流量计、鹤管以及管线分支管等处使用导静电接地线,发油软管两头金属丝须与管道做可靠连接,这样能有效的导除静电,油罐防静电装置与防雷装置共用,电阻值要符合规范要求,不大于10欧,但每半年进行检测阻值时,要对接触面进行清理,清除接触面的铁锈杂质,另外对于拱顶油罐的机械呼吸阀盘和浮项油罐浮盘与罐体要做可靠连接,而且在平时呼吸阀维保和油罐清罐时要注意检查。库区管线阀门、法兰连接处使用四孔螺栓的,应按规定作电气跨接,地上敷设的输油管线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0—300m处,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欧,接地线应做可拆装连接。

  缓冲器它是用来输送液体物料时,利用流速减慢时消散显著特点,使带电液体通过管道中进入储罐之前,先进入缓冲器内缓冲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使大部分电荷在这段时间里逸散,从而大大减少了进入储罐的电荷。

  静置时间,经输油管注入储罐的液体带入一定的静电荷,由于同性相斥,液体内的电荷将向器壁、液面集中并泄入大地,此过程需一定时间,所以石油产品在装船、装车、输入储罐后,应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提鹤管、拆皮龙、检尺、采样等工作。静置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油船装油结应静止10分钟以上,装卸罐车用鹤管应静止2分钟以上、轻质油品在输入油罐结束后应有30分钟以的稳油时间,以便能有效的导除静电。

  消除杂质,油罐或管道内混有杂质时,有类似粉体起电的作用,静电的产生量将增大,油品采用空气调和也很不安全的,石油产品在生产输送中要避免水、空气及其他杂质与油品之间以及不同油品之间相互混合,禁止对装过高挥发性产品的油罐注入低挥发性油品。

  要控制人体静电,最有效的措施是让人体与大地相“连接”即“接地”。因此,人要穿上防静电鞋。要保持人体与大地相连消除人体静电,所以在进入生产作业场所前,要穿好防静电工作服和鞋。在进入油罐车发货档口、油罐区、码头作业区、油泵房等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必须先触摸人体静电释放球,释放人体静电,并且在这些场所应禁止脱衣、脱帽等行为,减少人体静电产生。

  另外,在油船、油罐车收发作业环节上,必须遵守作业指导书规定,先对油船、油罐车进行可靠接地,特别是油罐车接地点要与罐车横梁连接,这样释放静电比较彻底,绝对禁止静电接地夹在有绝缘垫隔开的接地端,并且做到装油前先接地后接管,装油后先拆管后拆静电接地线,确保产生的静电能及时导走。

  目前,油库发货场普遍采用老式的发货装置,没有油气回收,油蒸气在发货场积聚较多,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所以在发货场做好防静电工作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唐洪舰  浅谈石油库静电的危害与预防

  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2003-03-01

  3、中石化HSE检查标准

  4、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浅谈静电的产生危害与预防 2007-5-23

  5、宋生奎  石油储运行业须慎防静电危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