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化工安全论文>>正文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十分落后,面对危及原油供应的战争和其他突发事件,应对石油风险的能力很低,"买涨不买落"现象便是最直接的证明。2000年,当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中国进口原油70 Mt,比1999年增加了七成多;随后原油价格有所回落,至2001年年底国际油价回落至每桶17美元左右,但此时中国却在释放库存压力,减少原油进口,2001年原油进口比上年下降约7%。 在国际油价高涨的200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又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2.8%,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迅速上涨而中国原油的进口数量同步增加的"量价齐增"现象一次次的恶性再现,充分说明了我国现有原油进出口体系的应变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几大石油公司都在国外开发油气资源。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虽然起步很晚,但进展迅速。不过,我国直接参与开发国际油气资源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从我国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实力看,还没有左右国际油价的能力,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未来几年内将逐步开放国内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因此,必须及早谋划如何应对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整体性的长期战略规划,只有这样,中国解决石油问题才真正可能摆脱"瓶颈"的状态。
    6 合理确立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水平
        IEA提出净进口量90天的储备量标准,但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了净进口量的158天、161天和127天,按照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国民经济及国防对石油的需求和我国石油工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0年石油净进口量有可能达到150 Mt,相应的储备石油的规模应保持37.50 Mt。储备的石油品种应以原油为主,成品油为辅,原油和成品油的储备比例可以参照国际经验确定为9:1。为了争取时间和发挥行业的积极性,参考国际经验,对原油的储备可以考虑把其中三分之一左右分配给石油、石化、交通、民航及军工等相关行业进行建设与管理,各项资金均由国家拨付,储备的石油所有权及动用权属于国家。成品油的储备可以全部分配给相关的行业,所需资金也由国家承担。如果我国能够建立起拥有37.50 Mt的国家石油储备,再加上属于自己的在国内外拥有的石油资源,不仅可以比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就能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我国已经是石油进口大国,即使在和平时期,每当我国在国际市场大批量购买原油时往往会引起油价上涨,如果我们有几千万吨的原油储备在手,就可以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避免在石油价格波动中蒙受大的经济损失。
    7 规划建立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石油储备管理体制
        2003年4月我国成立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主要研究国内外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定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相关体制改革的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埋;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能源节约和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目前,能源局下设综合处、石油天然气处、煤炭处、电力处和新能源处,外加一个国家发改委直属的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家石油储备的规划、建议、政策和管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已经于2003年5月正式运作,针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问题,我国有关部门自1996年以来已经陆续进行过现场踏勘、调研、规划等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据最新消息,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基地最终确定,分别是岙山、镇海、黄岛、大连四个储备基地。目前专家正对四个储备基地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预计投资人民币60亿元。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石油市场将逐步对外开放。按照我们的承诺:3年放开零售市场,5年放开批发业务。因此,我们在研究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时,也应当研究企业储备问题,通过立法和鼓励措施积极推进企业储备,实现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储备并举的模式。
   
    8 由国家专项安排资金来源
        建立石油储备所需资金分两部分:一是建设油库投资,二是储备的原油长期占用大量资金,但从国家来看这部分资金并没有被消费掉,而是与黄金、外汇等一样,是一种充实国家实力的保值储备。在资金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德国等国模式,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财政拨款、建立准备金、设计新税种等方法解决,但不能向石油商和生产企业转嫁。中石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油总公司三大石油企业以及中化进出口公司等有石油及相关产品进出口权的公司,都可参与其中。
        为筹集所需资金,可以考虑增设石油储备税,由消费者缴纳,德国在每升石油产品上抽取数额很小的税,来建立和维护战略石油储备。这一点似乎可供我国借鉴,如果每升汽、煤、柴油征收3分钱税,其他石油产品也比照此标准征收,则中国征收的储备消费税每年可以有80多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要坚持专款专用,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资金或是分配给行业承担建设石油储备任务所需的资金均统一由此项税款支付。
    9 确定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
        中东地区一直是全球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地。预计2020年中东石油产量占全球的40%。中国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进口的原油中分别有54%、56%和50%来自中东地区。IEA预测,到2020年中东原油产量将达到2 200 Mt,本地区需求约400 Mt,届时将有1 800 Mt的原油向区外供应。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进口的原油中仍有45%~50%左右来自中东,依赖中东原油的局势不会有太大改变,从亚太地区获得的原油将不断减少。中国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从亚太进口的原油份额分别是15%、14%和17%。据IEA预测,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原油产量为435 Mt,而消费量为1 610 Mt。中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原油份额必将持续减少,预计从该地区进口原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5%左右降到5%以下。保持从非洲进口原油的比例,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2020年非洲原油产量将达到575 Mt,2020年非洲可供出口的原油将达475 Mt。中国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从非洲进口原油份额分别是24%、22%和23%。预计我国2020年从非洲进口的原油比例为25%。俄罗斯和里海地区是未来原油进口开拓的重点地区,争取在20年内从该地区进口的原油比例上升到20%~25%。中亚里海地区也是石油主要产地之一。中亚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两个国家,预计到2005年石油产量可达60 Mt,2015年可达150 Mt,绝大部分原油将用于出口。我国应加紧中哈原油管线的再研究工作,争取获取哈萨克斯坦的原油。这样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从原苏联地区进口原油达50 Mt。因此,到2020年中国进口油的构成预计为:中东45%~50%,非洲25%,亚太5%、俄罗斯和中亚20%~25%。
        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和分享全球的石油安全体系,也应参与改善和加强世界石油安全体系。我国推动的世界石油安全应以促进建立石油供需双方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长期经济利益共享为基础的石油安全机制为主;同时对非洲、里海和除俄罗斯之外的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予以充分关注,把推动与周边国家的油气合作和加强经济互补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稳定的、长期的石油供给成了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安定的严峻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中俄之间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命运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
        现在的安大线雏形最早由俄方提出,当时俄罗斯经济形势严峻,急于打开国际能源市场,向中方提出了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的输油管线的设想。1994年双方签署了备忘录,1996年该项目被纳入两国能源合作协议中,2001年9月,该管线规划大致完成。
        原本有望在2003年年底动工的安大线如今曲折重重。2003年1月,俄日签署能源合作计划,日方提出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的建议。同年3月,俄罗斯提出折衷方案,分别建设通往中日的两条支线,但通往中方的支线优先开工。
        但是,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并不能保障安大、安纳两条线的供给,因此,双线方案并不能解决中日对原油的需求。2003年6月,日本表示如俄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日将提供75亿美元资金,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
        2003年9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以环保评估为由,介入到安大、安纳线的争论中来。据俄新社报道,俄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杨科夫最近表示,该部以输油管如发生泄漏事故,将危及"贝加尔湖生态"为由否决了尤科斯公司提出的安大线项目。如果俄政府最终只通过安纳线向东亚输出西伯利亚原油,中国将被迫在4 000 km长的安纳线终点纳霍德卡接油,每桶油的运价将比最初的安大线高出一倍以上。
        中国虽然具有利用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优势,但重要的是如何将地缘优势变为政治和经济优势。同处在东北亚地区的日本,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与中国有共同利益,但在如何获取石油资源方面又存在竞争态势。
        在今后十几年里,我国对石油进口的来源要有明确的战略安排和及时的部署石油进口战略部署应该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有机地联系起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