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动态变化理论
动态变化理论指出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如果发生变化,将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不期望的能量释放,也可能产生所期望的积极影响。但若要素变化导致了不期望能量的释放,从而伤害事故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在实际石油井下作业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变化的发生,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生产安全性。
2.井下工作事故致因分析
石油井下工作由于其涉及设备工具繁多,且工艺实施复杂,并且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和环境具有随机性强,变化性大的特征,因而管理难度大。因而井下作业成为石油开采的伤害事故的高发环节。事故主要包括物体打击、火灾爆炸等。
2.1操作规程未能落实
作业人员违反各类安全规定,不能做到及时排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而多数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是人的操作失误及忽视安全警告,造成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动态变化理论指出,作业人员应该及时发现系统中变化,并加以排除,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2作业人员主观心态
作业人员主观心态容易受周围环境所影响,往往难以为管理人员所察觉。因此在管理上有很大难度。并且由于人员在井下作业中,对危险因素或者安全隐患无视,防范意识不足,及持有侥幸躲避危险伤害的心理,导致伤害事故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由海因里希理论也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原因,其中思想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决定行为表现。
2.3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井下工作重视产出效益,忽视安全方面的投入,从而造成了井下作业事故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其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因此安全投资在短期看来是支出,但长期来说,安全投资不仅能够保障人员安全,还能减少设备损坏,可以大大减少损失,即属于收益。因此安全投入对减少损失及长远利益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3.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石油开采井下事故的致因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设备,以及环境管理三方面的缺陷造成的。井下作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油田的井下安全化作业应该受到重视。结合石油开采井下事故的致因,相对的提出了以下三个预防管理措施:
3.1人的管理
井下作业事故大部分是由人员不重视安全作业或存在侥幸心理造成的[5],因此就要求企业能够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可以对作业人员进行入岗前
,使其清楚的了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避免因缺乏安全知识或者习惯操作而造成事故;工作时,经常灌输安全意识,当人们长期注重安全,却没有事故发生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这对安全是极为不利的。管理层也应当重视安全的重要性,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只有全体人员时刻注意安全,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3.2物的管理
物的管理主要是对石油开采设备的管理,加大设备更新及维修上的资金投入,不但能实现高度自动化,减少现场工作人员数量,从而减低由人员失误造成的事故伤害;还能尽早的发现因设备长期运行,而产生的故障,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设备落后或没能定期维检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解决石油开采井下作业设备问题,从根本上预防和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
3.3环境的管理
环境的管理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两方面。企业内部的环境指人员的作业条件,如:通风条件,石油开采常伴有毒害和易燃易爆气体的产生,若通风不好,极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或发生爆炸;照明条件,良好的照明条件可以防止因光线不好、视线模糊而造成的意外事故。外部环境主要指石油开采系统的
,HSE
是一种将健康、安全、环境作为考虑因素,系统的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不断提升的动态管理系统。[6]该体系的主旨是动态预警、及早发现、提前预防。HSE
近几年广泛用于石油管理中,所以完善改进HSE
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在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石油开采井下事故的致因。不难发现要想实现井下作业的安全,需要人,机,环境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企业内部需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作业人员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石油开采
等,落实每一个环节,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井下作业安全化。
参考文献:
[1] 丁勇.浅析增强石油井下作业安全系数的途径与方法[J].化工管理,2014,(21)
[2] 范天龙.浅谈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
[3] 任培友,金鹏,赵常,等.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风险与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0)
[4] 刘国愈,雷玲.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01)
[5] 曹雪峰.浅谈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2)
[6] 李清钜.石油井下作业HSE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