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电力安全论文>>正文

“空心村”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0月08日

  2.3  思想认识原因

  农民传统观念和地方风俗等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农村建房的随意性。主要有以下表现形态。①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老宅属私有财产,外人无权干涉,即使不居住,也不愿意出售和转让,造成了大部分老宅基地闲置。②农民认识错误:部分农民认为土地归我使用,就归我所有,无论庭院菜地,自留地,还是承包田,随意搭屋建房。③地方风俗影响:有些地方受“先建新房,后拆旧房”、“娶新娘,盖新房”等风俗影响,农民不断建新房,而一些农民在建起新房之后,并不拆除旧房。④旧宅基纠纷多,资金紧缺,翻建不易。一些农民的旧宅基, 或是祖上传下来的,或是与人串换的,大多不方不正不成排,很不规则。翻建新房高了,惹人闲言,遭人忌恨;低了,对己不利,心里别扭。而且很容易与左邻右舍发生矛盾,倒不如弃旧图新,在村外另建房屋省心省事。另外,农村宅基地整理,从制定规划到拆迁、平整土地,特别是整理中必要的补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由于目前不少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筹资渠道狭窄, 难以筹集必要的资金开展宅基地整理工作,因此造成积极建新房但无人整理旧房的局面。

  3 “空心村”的整治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3.1.1完善土地管理法,实行宅基地统一管理制度

      实行宅基地统一管理制度。即新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旧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收回、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安排供地。对于旧宅基地改造的投入由村集体承担,改造后的土地收益金,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对所收回的旧宅基地,重新进行村建规划,对征地报批所需的费用给予优惠,甚至给予减免。农民建新房后,按建新拆旧的协议,无偿收回其旧的宅基地,对其合法取得的地面上的旧房子经评估后,应适当给予补偿,并在其拆迁后给予兑现。如果拆迁户愿意自行拆迁,其拆迁的建材等物归拆迁人所有;不愿自行拆迁的,由村委会组织有拆迁资格的单位进行拆迁,拆迁物归村集体所有。

  3.1.2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切实执行一户一宅制度

  农村宅基地发放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严格按照法定的申请、面积标准和审批程序审批宅基地。要认真落实县、乡(镇)、村三级新宅基审批制度,对宅基地的审批坚持“符合条件,确实需要”的原则,应按照个人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村委会研究决定并报土地部门审批的程序,从严掌握审批,并应由有关部门颁发《土地使用证》。要根据村内各户现有人口及宅基情况,严格按照土地部门的规定清退多占的宅基,特别是闲置不用的旧宅基,将其作为村集体的宅基储备;对于申请新宅基的,要根据人口情况同时收回多余的旧宅基地,切实执行一户一宅制度。

  3.1.3  出台政策鼓励“空心村”整治

  出台鼓励开展村庄整治实施的意见,明确村庄整治指导思想、方法、步骤, 明确各部门责任和分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各地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工作。急功近利是当前“空心村”整治中最大的弊端。在一些地方, 政府虽然重视“空心村”整治工作,但关注的焦点是能腾出多少建设用地指标。国土资源部门为了置换出足够的年度用地指标,只好选择周期短、见效快、难度小的村庄作为“空心村”整治的对象,往往回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大多数都是整治废弃的、散落居住的老村庄,没有涉及到村庄的综合整治[。在“空心村”整治初始阶段,这些做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长远的资源利用看,必须及早摒弃目前在“空心村”整治中腾地“工程性”整治做法,因为“空心村”整治的成效关系到各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必须从长计议。应把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村庄综合整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长期规划和工作目标。将农村村庄综合整治提升到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列入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内容,制定10年发展规划目标,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和跟踪制度。

  修订完善的农村宅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在政策法规方面为解决多占、超占、强占宅基地问题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法规依据。减少农民对宅基地需要的压力, 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拆迁、统一建设”为主要手段,通过行政、法律、经济途径管理农村建房,开展宅基地整理。

  3.2  健全农村规划体系

  近年来,在“空心村”整治中,一些村庄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编制了建设规划,可是尚未制定出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规划蓝图,因此,新一轮村庄规划要按时完成编制。将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列入新村建设的议事日程,以各级政府为主体, 统筹安排,在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各地农村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村庄规划成为引导村庄建设的龙头。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村庄整治模式,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现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理念,坚持集约用地要求,强化农民居住质量,鼓励开发兴建农户多层住宅小区。同时,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细化建新拆旧规模、用地布局,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约束和控制村庄外延,道路、通讯、电网改造和环境保护等分项规划要与村庄规划修编同时展开、同期实施,规划要注意区分类别和有一定的超前性。

  3.3  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

  政府应大力支持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积极引导居住在城镇周边的自然村或零星居住的村民离开布局分散的旧村庄,集中到规划区建房。或将小村合并成大村,有步骤地整体搬迁,向中心村或城镇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要合理引导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流向和研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应当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流转。只有合理分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的经济利益,采取闲置地流向主体多元化,有适当条件限制的流转方式,才可以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提高农村房屋的利用率, 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问题。

  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合理解决“空心村”问题,可以将村庄的搬迁归并与集居化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复垦相结合,将迁村并点调整出来的土地整为可机械化操作的连片高产稳产田,既缓解了建设用地压力,又实现了多赢的效果。在进行农村集居化建设时应体现“尊重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保留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放开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向农民集体颁发土地所有权证,以法律形式保障其土地权利;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让整理成片后的土地向种植大户转移,逐渐形成“乡村企业”, 而其周边的农民逐步演变成为“乡村企业”打工的“农民工”。

  3.4  加大宣传,提高农民保护土地资源的思想认识

  加大宅基地宣传力度,不断更新农民观念,建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县、乡、村要组织力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加大对 《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和节约土地资源的思想意识,正确引导农民在原有宅基地上建设多层新住宅,做到农村宅基地的布局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袁可林.中原兴起“空心村”治理热[J].河南国土资源,2004

  [2]  童荣萍.“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J].农业经济,2006

  [3]  单胜道.“空心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0

  [4]  单德启,张军英.警惕“空心村”蔓延,遏制村庄无序建设[J].村镇建

  设,1999

  [5]  高圣平,刘守英.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

  [6]  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2005

  [7]  刘朝瑞.大力实施“空心村”整治,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J].河南国土资源,2006

  [8]  杨永芳,刘玉振,艾少伟.“空心村”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7

  [9]  曾少东.“空心村”的成因及整治.国土资源,2005

  [10]  冯文勇,郑庆荣,李秀英,刘丽芳.农村聚落空心化研究现状综述及趋势.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