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室人机接口研究的人因工程原则要求在控制室、工作空间、工作环境、报警系统、控制器、显示器、音响信号系统、标牌和位置指示过程、计算机盘与台面布置、控制-显示综合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运用人的自然习性,提供方便而舒适的工作环境,信息显示明晰一致,并要可理解、可验证。
2. 运行人员的可靠性研究
人的意向错误是核电厂重大事故中的人误的一种特别重要类型。这就需要从人与电厂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在应急操作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建立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1979 年三哩岛核事故和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人们更加重视核系统中人的可靠性的评估与预计,并逐步形成在核电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电厂所用的设备正不断改进,其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 运行人员的运行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对于人,由于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特性,既有内在弱点,又有极大的可塑性和难以控制性,因而人员的可靠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人员的可靠性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涉及很多生理和心理学问题,必须根据运行人员失误的信息,分析造成失误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从而增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改进运行规程以及改善运行环境。
3. 操作人员认知培训与选拔
核电反应堆系统是一个复杂、高度自动化的人机系统,使得人因失误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大量的潜在危险集中在较少几个人特别是主控室人员身上。运行人员在长期训练及现场体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通过主控室把握系统工作状态,进行复杂的控制操作。在三哩岛核电站事故以后,核能领域还加强了对人员认知失误分析、认知能力培训等方面的研究。美国的西屋公司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对核电站在严重事件情况下的主控制室运行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认知要求和认知培训进行了研究。认知技能培训是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重要领域,它源于认知心理学对人类问题解决的研究。认知技能培训主要研究运行人员如何通过学习来完成复杂的、知识密集的任务,以及如何成为所处领域的专家。
此外,从各国所得的经验研究表明,更重要的一条是要做好运行人员选用和甄别工作,把好员工的入口关。在我国选择人员的标准中,比较侧重学历,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定量测试与研究。为保证运行人员质量,就应做适当的筛选和鉴定工作,应加强我国核电运行人员心理素质的研究。
4.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
核电事故往往发生概率极低但危害严重,责任重大。即便核电事故没有发生,工作压力和对误操作后果的焦虑,都对操作运行员工产生身心影响。根据对核电厂的事故分析,在严重事故中,操纵员在事故发生后 5 分钟内,由于情绪紧张,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事故发生 20 分钟内操纵员不能正确判断的概率高于 20%。因此,在事故后的一段时间内要求安全系统自动投入,使核电站处于安全状态或返回安全状态,以免由于人的仓促干预而造成失误,这就是早期标准规定的 20 分钟不干预原则。
在人机系统偏离其最佳状态而作业者又无法轻易矫正这种状态时,人常常会出现应激现象,伴随出现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急性应激反应( Acute Stress Disor-ders,ASD) ,而恢复机体代谢平衡达到常态水平,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近来,国际上在第三代核电工程设计中就此提出一个严重事故 72 小时不响应的标准,建立了新的严重事故非能动安全缓解模式,大大提高了早期的设计水平。
国际临床心理学规定,突发的严重灾难事件中,人的最佳心理危机干预时效就是这 72 小时。因此,在工程设计之外,在管理运行过程中,还有必要针对核电企业员工坚持开展突发应急训练,并需要危机干预工作及时有效的介入,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四、结论
核电系统的事故中,人员心理因素对其影响程度不言而喻。因此,怎样调整核电工作人员的心态,以提升核电安全生产水平就成为重要课题。在此,我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
1、制订适宜的心理标准。管理层应研究核电生产的特殊性,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标准,提高人员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心理素质与之相匹配的人员上岗。鉴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在工作中应该用科学的手段定期进行测试和考核。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谈话、心理测试、培训等心理调节工作,调研并解决职工在不同的过程上、时段上的心理问题,把心理承受能力是否足够作为上岗的重要考核标准。
2、提高主观幸福度。调查结果表明,人的主观幸福度并非只与钱和权成正比,还与职业满意程度有密切联系。职业稳定、目标合理的人幸福度较高。因此,应鼓励工作人员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强自身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升认知水平,学会正确处理期望水平与情绪反应的关系,对未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消除认知层面的误差。同时,要从细微之处关心员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亲近感,缓解压力感,减小事故风险。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适度的压力、适宜的目标、适当的奖惩等方式,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欲望,有效地激发人的满意度和工作热情。此外,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激励方式,假如将人员安排在与之心理特征不符的岗位上,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反而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和安全隐患。因此,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到赋予职责、施以压力而不过载;制订目标易于实现而不落空;有奖有惩、奖优罚劣而有的放矢的。
4、改善作业条件,注意劳逸结合,系统地应用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做好人的工作,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要重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布置工作时要根据体能安排合理的工作量,根据体质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因此工作中应强调以生理为基础、以行为作目标,研究心理规律,提高工作效率。
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要以人的心理为本。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应成为核电系统研究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要将心理学理论和安全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最恰当的安全对策,及时发现职工的安全心理隐患并及时消除,有效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
以下文献均来自CNKI知网搜索,作者及其时间阴去。
[1] 从安全心理学谈电力安全生产
[2] 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核电安全发展的思考
[3] 核电安全运行的心理学科学视野
[4] 核电厂人因工程与控制室的安全审评
[5] 浅谈核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6]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给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