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联动“大安全”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范福生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02日
三、夯实双基工作是构建“大安全”长效机制的重点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切实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镇街、部门及其下属村居、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真正将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为此,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意见》、《高密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高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等一系列文件,健全了安全生产制度保障;把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调整到包括镇街在内的41个,加大了监控力度;全部镇街都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副科级规格的安委会办公室、安监所和安全生产监察中队,在15个市直重点部门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副科级规格的安全生产办公室;各镇街、部门、村居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建立了安全生产领导组织、监管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镇街和市直有关部门建立了10项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工作制度和8项安全检查台帐。全市村居、企事业单位建立了33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双基”建设为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四、搞好依法行政是构建“大安全”长效机制的保障
执法监察对于落实安全生产部署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有效举措。为提高执法监察效果,我们坚持将执法监察与其他各项工作落实有机结合。一方面,建立规范的执法监察运作机制。明确要求,凡是监管对象,一律按规定全面检查;凡是被检查单位,一律填写现场检查记录,责令当场纠正隐患,并在现场检查记录中写明;凡是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无法确保安全生产的,一律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凡是需要限期整改的安全隐患,一律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凡是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一律按期进行复查验收;凡是到期拒不改正,处罚有法律依据的,一律在法律规定的种类和限额内进行处罚;凡是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并在法定期限未进行行政复议或诉讼的,一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凡是执法主体不属安监局的,一律按规定填写《案件移送书》。另一方面,构建了市和镇街、部门安监机构“联动执法”体制。坚持“两级机构,三级网络”配套联动,坚持专业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具体工作中以镇街和其他部门执法检查为基础,按照执法权限,对执法检查中遇到的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能由他们解决的就由他们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上报到市安监部门解决。同时,对一些需由多个相关执法部门、单位查处的重大突出问题,由安监、公安、建设、城管等相关监管部门通力协作、联合执法,收到了整合力量重点击破的效果。通过这种上下左右“一体化”联动的执法监察工作,使“无视国家法律、无视政府监管、无视职工生命安全”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以来,全市总排查各类事故隐患5860多处,已整改5720多处,剩余的隐患责令限期整改,整改率97%以上;全市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五、发动群众参与是构建“大安全”长效机制的根本
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更安全,安全生产的根本手段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抓安全,安全生产的根本衡量标准是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此,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让人民群众唱“主角”,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始终放在让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上。首先,狠抓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转变。积极创新方法和手段,大力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积极营造强势安全文化,有效提高了社会公众特别是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水平,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操作素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夯实了安全思想和舆论基础。其次,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参入力量。一是社会监督举报力量。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安全事故隐患举报电话,广泛张贴《关于动员全社会对安全事故隐患点、危险源进行监督举报的通告》,将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今年以来,根据群众举报依法查处事故隐患53处,并将相关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大大调动了群众举报隐患的积极性。二是社会舆论力量。市安委会负责对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每月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市里统一组织的安全生产活动的完成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并将历次考核结果利用《高密安全简报》、《今日高密》、高密信息港网站等大众传媒向社会予以公布通报,表彰先进,批评曝光落后。对每次考核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单位,分别致函其行政主要负责人予以致贺或予以提示,要求其督改。
通过采取扎实有力措施,目前我市以“让高密人民更安全”为目标,以安全生产“三个第一位”为指针,以构建社会联动“大安全”长效机制为总思路,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双基”、加大“投入”和强化“执法”为重点,以落实“责任制”为总抓手的“大安全”工作格局逐步建立,有效地减少了一般事故,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较好地实现了上级下达的阶段性控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