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安全监管方式的新探索
作者:赵作文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09日
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抓好事中控制。任何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排查、消除,最终会变成事故,只有先找出隐患、把隐患及时地整改消除,才能防止事故发生。为保证及时地把隐患排查出来、及时地进行整改消除,每年组织全区性大检查4次以上,排查确定2批较大事故隐患,实施政府挂牌督办,开展集中整治。每次大检查都按照《行业安全生产检查表》进行,并根据检查结果划分企业安全管理等级、确定出什么样的企业应列为集中整治范围,什么样的隐患应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等情况,增进了安全检查的质量和效果。针对企业工艺流程中的隐患和一些技术性风险,积极培育安全中介机构市场,建立了专家查隐患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中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在该区服务的安全中介机构已有10多家,安全专业技术人员150多名,对企业安全制度建设、
建设、基础管理、安全检查、隐患整治、安全评估等基础性工作方面提供安全技术服务,累计对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安全技术服务,参与安全检查1万多家次、参与较大事故隐患整治验收200余处。同时,牢固树立“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事故”的观念,把执法监察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推行“执法+服务”模式,突出对问题较多、时刻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小企业集中整治,始终遵循执法监察“五要素”(公正、严格、文明、廉洁、高效),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必追究其违法责任,以教育企业不敢再违法,迫使企业主动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目前,已累计整治隐患较多的小企业160余家;对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的728家企业按期进行了复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举报案件266起,罚款115万元。并把“隐患是否整改完毕作为执法是否到位”的标准,跟踪落实企业隐患整改情况,实现隐患整改率100%;建立了舆论宣传监督机制,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违规情况实施备案通报;对拒不整改隐患、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实施媒体公告;对非法抗拒、阻挠、威胁或利用其他非法形式干扰安全生产执法的,实施新闻媒体跟踪配合执法,向全社会公开曝光,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违法违规案件按期履行率达到95%以上。
严肃查处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完善应急机制,抓好事后控制。一是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事故,定期进行案例警示教育,促使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二是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落实演练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制定了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0个,建立了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组织体系和演练制度,政府每年依托企业组织演练;特别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重大危险源单位必须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上报安监部门备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目前,政府各有关部门、街道累计依托企业开展演练活动60多场次,企业累计开展演练1000多场次。
三、突出重点,实行“关键要素控制”工作法
“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所有因素中,总可以找出一些容易导致事故的关键要素,只要这些关键要素被有效的控制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预防和控制重特大事故。”这就是关键要素控制理念。通过实施关键要素控制工作法,实现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的全面有效控制。
坚持把“重点行业”作为关键要素控制。根据全区安全生产实际和特点确定重点行业12个,针对行业特点相应制定了12个行业监管意见,对主管部门比较明确的监管意见,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其他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的,由区安监部门统一牵头组织实施,建立了以行业为主体安全监管新模式,重点落实行政许可、安全评价、“三同时”等源头管理工作和执法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不断增进了行业监管的实效性。
坚持把“重点企业”作为关键要素控制。根据企业规模、危险程度和动态管理原则,排查确定重点监管企业543家(含169处重大危险源),每年全面检查2次以上,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采取了“三要素”、“四防控”等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1)“三要素”建设,即硬件(设施设备)、软件(安全
)和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班组危险预知和SC(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让每名职工都能自主地查摆整改身边隐患,提高班组对安全隐患识别、防范和危机处理技能,创建“无隐患岗位”,形成“安全第一、职工生命安全为先”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企业设备质量完好、操作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科学,来保证企业本质安全。目前,全区543家重点企业全面开展了“三要素”建设,2000多个班组通过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和危险预知活动,自主排查消除事故隐患6000余处。如该区青岛特种汽车集团公司自开展“三要素”建设以来,创造了连续生产500天无一例伤亡事故发生的新记录。(2)“四防控”(防火、防中毒、防爆炸、防坍塌)秉承了关键要素控制理念,是关键要素中的关键,是落实关键要素控制措施的深化和细化。针对全区543家重点企业,提出了27个方面的“四防控”措施,要求企业进一步明确重点防控部位及其危害形式、监管责任人和控制措施。目前,各企业已确定2000余个重点防空部位并实施了挂牌监控,落实“四防控”措施上万条。
坚持把“重点部位”作为关键要素控制。在安全生产领域,就生产经营单位的某一个“点”而言,如一道工序、一台危险机具等关键部位却极易发生事故。通过把这些关键的点作为重点部位,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检测,落实监控措施、实施挂牌监控,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目前,已确定企业重点监管部位1万多处。如排查确定了401处职工公寓(宿舍)作为重点监控部位,加强了日常监管,有效预防了火灾等伤亡事故的发生。
坚持把“重点领域”作为关键要素控制。通过把规模不大、安全管理粗放、员工素质较低、安全投入不足、设施设备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中小型企业作为重点领域,并将这些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实施分级管理,对安全状况优良被评为A级和B级的企业实行一般性监管,对评为D级和C级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型企业均按照“A、B、C、D”四个监管等级进行了划分明确,全面落实了分级管理的各项措施,确保了监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