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综合安全论文>>正文

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14日

    摘要:本文从安全文化的人性化特点,安全文化的自身发展,安全文化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安全文化的先进性。同时又论述了社会主义安全文化的特有内涵,从而说明了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
    关键词: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先进文化  
    关注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生产,是全世界共同的命题。中国的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安全文化,自有其独自的特色。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中说:“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
    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从“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度做出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搞好安全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说明了社会主义安全文化最重要的社会属性。深刻理解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建设安全文化,丰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依据。现仅就安全文化“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加以论述。
        一、安全文化是人的、最人性化的文化
    安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随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寻求安全是人的本能。在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论中,安全需要是仅次于生存需要的第二层级需要,安全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人类存在一天,安全需要就同时存在一天。
    人类的安全需要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安全需要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安全需要的内在含义在不断增加。当安全的内涵丰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成了一种文化。安全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目标都是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具有人的特点。
    文化为人类所专有。动物也需要安全,为了躯体不受伤害,个体不被毁灭,它们也会趋利避害。但是,由于动物缺乏能动地创造精神,不能对自然界施加本质性的影响和改造,对来自外界的威胁,只能适应或躲避,不能创造性应对,因之与文化无关。人就不同了。人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决定着对安全需求的高水平;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决定着安全认识的深刻性;人的创造性劳动可以改变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环境;人有动物没有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有各种各样的安全规章制度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安全设备,还有上下左右形成体系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机构等。所有这些融为一体就成为内容广泛、体系完备、无所不在、影响深远、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兼备的安全文化。它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安全文化一开始就是带着人文关怀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其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但这一原则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以官为本”的社会。皇帝、贵族、官僚是一切活动的价值核心,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如粪土。奴隶主掌握着奴隶的生杀大权,奴隶没有任何自由,可以被自由买卖,甚至为奴隶主殉葬。封建主“以官为本”的观念仍然牢不可破。封建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封建礼教的约束不能越轨,“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 在只有人治而无法制的封建社会里,一切唯封建主之命是从。长期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人,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好皇帝”和“清官”身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是统治阶级的“官本位”意识统治人民的必然结果。
    打出“人文主义”旗帜反对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理应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倡导者。但是惟利是图的资产阶级,追求物质享受的直接结果是物欲横流、“以物为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建成,就是资本主义理想的破灭。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椅子》等荒诞派作品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对人的压抑的曲折表现。现时的霸权主义者高喊“人权”口号,实则打着“人权”的旗帜干涉他国内政,侵犯别国人权,对别国人民施加掠夺和屠杀。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和美好的生命体验。但真正的“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倚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共产党才能作到。[1](P    )胡锦涛总书记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P281)在这里,最具前提意义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没有生命和健康哪还有人的全面发展? 哪还有人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还享受什么发展成果?所以,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结果。我党一贯坚持“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把安全生产和人口、资源、环保一起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正说明我国安全文化的人性化特征,因而是最先进的文化。
    安全文化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安全文化仅指企业生产领域的安全,广义的安全文化则包括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安全。这两种安全文化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价值与意义,不能互相取代。
    有人在网上否定广义安全文化,认为:“如果将这一概念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或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会推出安全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出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 、安全理论知识等统统都是安全文化的范畴的观点。这种观点即使没有错误,对于推动安全工作也没有多少好处。因为它很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和工作上的茫然。”“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它是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补充,“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该使用狭义的安全文化的概念。”
    (出处?我查了几次都未查出.)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理论混乱!第一,它混淆了两种概念不同的使用范围。广义安全文化属于全社会,面对所有社会成员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安全文化是其一部分;狭义安全文化则是企业内部的安全文化,面对企业的内部生产,为广义的安全文化所包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当然应该使用狭义安全文化。鉴于当前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狭义安全文化理应得到特殊的关注。但决不能因此而代替广义安全文化的作用。大量的统计数字表明,非生产领域的死亡人数高于生产领域的死亡人数好多倍,忽视这个数字就是对人民生命的漠视。第二,它过于狭窄地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把“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 、安全理论知识等”统统排除在安全文化的范畴之外,仅限于“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须知,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等固然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排除其他因素。没有安全科学技术、安全设施设备的应用,没有安全法规制度、安全 的约束,没有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理论知识的普及,安全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人文因素何以形成?还有,安全文化深层次人文因素的物化形态和外在表现就是现代化的安全科技、完善的安全法规、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广泛普及的安全知识。如果连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理论知识都不是安全文化,那么,什么才是安全文化?这种说法才真的是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和工作上的茫然”的理论!
    我们以为,如果面对生产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全社会人的生命健康负责,广义的安全文化更有价值。安全文化与人的生产、生活联系越多、越密切,人性内容就越丰富。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是人类的共同需求,对广义安全文化的重视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事实证明,安全与交通运输、消防工作、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休闲娱乐、防范自然灾害等各个领域,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心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在全世界每年意外死亡的人数为350万人,职业领域意外事故死亡人数为110万人,非职业领域的死亡人数为240万。1993年“国际共同安全大会”专家强调:“世界上所有意外事故中仅7%是职业事故,56 %属其他事故。80年代日本非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8倍。”[2]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