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员工背景变量对于安全文化各维度和整体安全文化的预测力是不一样的,最具正向预测力的员工背景变量为“安全满意度”,在安全文化的6个维度上及整体安全文化上具有预测力(其余类推)。
3.2 整体安全文化水平的计算
经过问卷调查及资料分析后,利用安全文化评估量表分析得分数(见表10),来展现案例企业——广州港集团的安全文化现况,在安全文化得分数中,总分以100分为计算总分,计分标准:以各维度的平均数以20倍的倍率放大换算成统一的衡量分数。
表10 广州港集团安全文化得分汇总表
注:限于篇幅,管理层和普通一线作业员工的安全文化得分比较分析省略。
评分标准:60分以下为“不良”;61~70分为“尚可”;71~80分为“中等”;81~90分为“良好”;91~100分为“优秀”。从以上数值可以看出:
1)最高分为“环境与设施”,这说明广州港集团对于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硬件设施上是舍得进行投入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对此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2)最低分为“学习与变革”,这说明广州港集团组织氛围在安全方面极为保守,学习精神不足,普通员工对于安全建设的参与精神不足,对于主动提出安全建议裹足不前,管理层也不具备变革的精神和魄力。
3)得分同样比较低的有“安全训练”与“沟通与通报”,这说明广州港集团的三级 及其他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员工普遍的满意度和参与感不高;广州港集团在组织的垂直沟通和水平沟通中,安全信息传递不畅,达不到互动的效果,安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效果不佳。
4)得分相对较高的有“安全参与”和“领导与监督”,这说明广州港集团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对于加强安全建设是比较支持的,员工对于参与安全事务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广州港集团组织各阶层员工对于安全领导与监督制度的执行是比较重视和积极配合的。
5)广州港集团的整体安全文化得分为74.27,属于中等水平。
3.3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化研究发现
通过对案例企业——广州港集团的各种资料的编码分析,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笔者得到了以下几点研究发现:
1)企业为削减成本,将大量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高的工作分包给一些农民工队伍。他们的安全意识较低、上岗技能不足,为企业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人们多数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这部分人员的岗位技能和安全的培训工作,不应全部甩给企业去承担。
2)大量的“三违”现象和“习惯性违章”并非如很多研究所断定的,那是一种员工的冒险行为,而主要是员工的认知性偏差,并且这种现象没有有效地受到来自群体规范的压力,自然不会产生遵从行为。
3)大多数的违章者对于所犯过错进行的是情景归因,较少进行性格归因,并且由于存在认知不协调,人们往往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辩解。
4)企业进行的三级 效果并不理想,缺少互动,大多数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许多企业领导下意识地把 当作一种精神体罚手段来使用。不少员工包括企业的领导层对于安全的态度的改变仅仅是停留在遵从的阶段,而没有达到认同和再进一步的行为的内化阶段。
5)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安全生产方面,较少能实现“数目字管理”,在安全绩效方面,量化的指标很少,并且企业普遍忽视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的使用。
6)人们普遍认为,日常的许多“安全大检查”,提前做通知,提前做迎接检查的准备,很少能真正发现问题,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7)在安全观念的人际传播上,案例企业组织中的友谊网络、信任网络、咨询网络和情报网络对安全观念的传播无正面影响。
(注:由于笔者是质性研究的初学者,对于方法的掌握水平有限,跳跃性的思考和脉络式的思考无法有效结合,找出译码间的相关联的关系异常困难。)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企业安全文化评估与企业安全行为的质化研究,经总结归纳,有如下结论:
1)笔者在汇集研究国内外安全文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操作型定义,见论文1.1;
2)分析和研究国内外40余份安全文化模式,总结归纳出10种,按安全文化观念分为4类,并对各模式因素进行了比较;
3)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估方法,给出一套11维度152题的安全文化评估量表;
4)通过问卷数据的量化统计分析和整体安全文化水平计算,对广州港集团安全文化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获得较为客观的结论和有益的启示;
5)运用“札根理论”对广州港集团安全文化现状进行质化研究,笔者发现了集团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7个不足之处;
6)案例企业——广州港集团的企业安全文化现况评估调查结果,其水平大致符合文献[27]所提出来的“安全文化阶梯”模式中的第三级——“计算的文化”的结果。
依据企业安全文化评估及企业安全行为的质化研究成果,结合广州港集团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持续地进行安全文化现况的调查,随时掌握企业安全文化动态。
2)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安全承诺,强化相互之间的互信基础。
3)肯定员工在注重安全方面表现,维持积极的安全态度。
4)改进员工的安全训练课程,并适时评估安全训练课程是否符合实际的需求。
5)适当授权,设法让企业各阶层的员工自发性地参与安全相关事务。
6)企业应积极研究、规划适当的安全奖惩制度,建立有赏有罚的整体制度。
7)畅通沟通渠道,相互分享安全相关的想法和意见。
8)培养安全学习精神,塑造变革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