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灾害预防
在一些生产经营场所,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一些生产经营场所容易受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的危害,一些重要的生产企业若遭受地震、台风等的袭击后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气象、水利、地震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预报、预警、预防,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三、全方位监管
由于我国国情和体制的特殊性,开展行业、单位、岗位安全生产管理十分必要。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便于统一行业内安全生产行为、标准,找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律,更好地推进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企事业单位是自身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对搞好自身的安全生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岗位员工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必须强化对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㈠行业监管
行业管理是我国的一大特色。通过行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行业的安全生产规划、指导、管理、监督作用,具有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规范统一、信息灵便等独特优势。要发挥电力、煤矿、机械、建筑、冶金、消防、交通运输、石油化工、民爆物品、非煤矿山等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使各个行业都能形成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监督
。
㈡单位监管
要规范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对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要定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全面推行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事业单位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强化员工安全培训,对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员工必须全部经过专业和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㈢岗位监管
安全生产是每一岗位、每位员工都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要实施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位员工都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责;要推行安全标准化岗位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应知应会。要求员工熟悉或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二是行为安全。要严格按安全规范、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进行作业,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评估和预测,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三是安全防护。根据生产工艺、作业流程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四是作业现场安全。作业现场清洁有序,作业环境中粉尘、有毒物质、噪声等有害因素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安全通道畅通,各类标识和安全标志醒目等。五是规范岗位管理。明确岗位工作任务,强化岗位专业和安全培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分析事故风险,落实防范措施。
四、全过程监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在现场、在班组。要强化全过程安全监管,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安全生产推进机制,把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追究有机衔接起来。从生产经营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到生产运行、检修等各阶段、各环节都进行安全生产评估、监督管理,要求整个过程对人身安全、消防、防爆、防暑降温、防腐蚀、工业卫生等都有完善的措施,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章、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把好安全生产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
㈠生产前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开始,要做好几件事:一是召开班前会。班长或值班长应做到“五知道”、“五交待”,即知道前一班生产工作进程和安全状况并作交待;知道当班的安全生产任务和要求并作交待;知道前一班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处理情况并作交待;知道当班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并作交待;知道发生安全危机或事故时应如何进行应急处置并作交待。二是对当天可能发生的安全危机或事故进行预测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三是进行设备工况和人员身体状况的检查,先排查并消除隐患,后进行生产。四是对一些新员工或转岗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安全生产教育、提醒。
㈡生产中
生产过程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要求每一个岗位作业都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标准进行作业,要突出对操作流程、生产工艺、设备状况、防护装置、危害因素和员工遵章守规情况的动态检查和监督管理。对工作岗位较多、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连续运行、存在危害因素的还应实行分级管理,根据设备、岗位、环节对安全的重要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监控标准和尺度:对直接影响安全的重要设备和关键岗位,要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全过程的监管,对其余设备和岗位则应视其影响安全的重要程度进行相应尺度的监管。
㈢停产后
一个班次或生产周期结束后,应视情况对生产设备设施、仪器工具、防护和测控报警装置进行维修保养,对存在的缺陷或隐患进行整治改进,为下一班次或周期的生产做好准备并提供安全保障。在有必要时,下班后班组应召开班后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违规、违纪现象和其它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员工学习补充生产所需的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出要求。
五、结论
安全生产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安定和谐、文明进步的基本要素,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创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进行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够大大改善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理各种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推动企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九五”期间 安全生产规划的建议》的通知。1996。
2.甘心孟,林宏源.安全文化导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毛海峰等.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4.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5.崔政斌,徐德蜀,邱成。安全生产基础新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7.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技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