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综合安全论文>>正文

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的方法与思路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6月16日

 

  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是杜邦从高层到基层的共同理念。工作场所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的是处于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行为。管理者并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它只能提供一个使员工安全工作的环境。企业要提供一个安全工作场所即一个没有可识别到的危害的工作场所是不可能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人的行为而不是工作场所的特点决定了伤害的发生。正因为所有的事故都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对物的行为所发生的。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安全理念加以控制,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抓员工的意识(包括管理者的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者和违章指挥)。

  管理优先是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负责。“员工安全”是杜邦的核心价值观。杜邦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其公司的安全管理承诺是:致力于使工人在工作和非工作期间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与健康;致力于使客户安全地销售和使用我们的产品。为了取得最佳的安全效果,各级领导一级对一级负责,在遵守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达到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成为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做到层层对各自的安全管理范围负责,每个层面都有人管理,每个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每个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小组长对手下员工的安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

  行为控制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杜邦的任何一员都必须坚持杜邦公司的安全规范,遵守安全制度。如果不这样去做,将受到严厉的纪律处罚,甚至解雇。这是对各级管理者和工人的共同要求。工作外安全行为管理和安全细节管理,是杜邦独特的安全文化。“把工人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我们关心的范畴”,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仍然要做到安全第一。杜邦认为工伤也是工作之余的伤害,不仅损害员工及其家庭利益,也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铅笔不得笔尖朝上插放,以防伤人;不要大声喧哗,以防引起别人紧张;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否则医药费不予报销;骑车时不得听‘随声听’;打开的抽屉必须及时关闭,以防人员碰撞;上下楼梯,请用扶手。”这些规定,看似繁琐,实际上折射出管理层对员工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关注。

  安全价值安全生产将提高企业界的竞争地位。在杜邦公司所坚信的10大信条里,确信“安全运作产生经营效益”,安全会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地位。杜邦很会算安全效益账,他们把资金投入到安全上,从长远考虑成本没有增加,因为预先把事故损失带来的赔偿投入到安全上,既挽救了生命,又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消费者对公司更有信心,反而带来效益的大幅增长。

  杜邦公司认为,安全文化建设从初级到高级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本能阶段。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安全承诺仅仅是口头上的,安全完全依靠人的本能。这个阶段事故率很高。第二阶段,严格监督段。企业已经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知道自己的安全责任,并作出安全承诺。但没有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处于从属和被动的状态,害怕被纪律处分而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制度没有自觉性,依靠严格的监督管理。此阶段,安全业绩会有提高,但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企业已经具备很好的安全管理系统,员工已经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员工把安全作为自己行为的一个部分,视为自身生存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员工人人都注重自身的安全,集合实现了企业的安全目标。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员工不但自己注意安全,还帮助别人遵守安全规则,帮助别人提高安全业绩,实现经验分享,进入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作为一种启示有两点:

  第一,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企业中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最高层领导的支配,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层层传递,直到最基层。因此,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要将“事故猛于虎、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植根于各级领导的头脑中,使各级领导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由于安全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领导不可能全面顾及,因此,安全减灾责任制成为安全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制度。安全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化、在企业的制度中深化、在员工的行为中强化。

  第二,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执行力文化。企业执行力文化,是保障企业有效执行的员工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财富》杂志认为:“70%企业的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好的战略,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执行力文化反映企业的品质,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成败。安全生产最大的黑洞是没有执行力。安全文化培育执行力,就是培育安全生产的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讲到大工业生产的权威问题时提出: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在现代化工业链生产过程中,必须服从企业的纪律、规章和制度,不能自治,这是工业化大生产对每一员工的要求。将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中,就是要培育一大批执行型的各级管理者,培养全员的执行理念。安全的执行力文化必须从严抓起,要做到严密实施,严厉检查,严肃奖惩,严格落实,离开了“严”字,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要加大违章的处罚力度,使其不敢违章,不敢违规,安全管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要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生产,做到规范管理、标准作业、遵章守纪、奖惩分别,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形成“教育使其不为,制度使其不能,奖励使其不怠,严惩使其不敢”的安全文化氛围。

  3. 普及“安全奥运文化”教育是对国际奥林匹克的安全与文化的贡献

  为公众普及奥运项目知识,落实志愿者培训、全方位展开迎奥运的宣传活动都是正确的,但从完整的“安全奥运”建设着眼,尤其是全体公众、志愿者及其未来参与者的安全文化自护与互救的素质与能力上看尚有不少差距。调研发现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尚未受到普遍关注:一是公众聚集场所空间大,易发生立体化大面积火灾,就是有些大跨度的体育场馆的钢结构屋架,在火灾条件下其耐火性能也会降低,在火场温度达到450~500℃时,其承载能力便大大减弱,塌落一般会在火烧后20分钟后发生;二是人员密度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历史上有一系列国内外公共场所发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其中拥护踩踏的死伤事故不可避免;三是可燃物品和材料数量多、密度大,起火后火势扩大蔓延迅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2000年12月25日,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造成309人因窒息中毒死亡的惨剧;四是公众聚集场所引发火灾因素多,易发生火灾事故,其中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已成一大隐患,险情同时来自电气设计欠安全、用电不慎等原因;五是大型设施的地下空间的火灾特点,不仅有内部格局复杂,出入通道少,导向标识不易被发现外,还有因空间有限,火灾烟雾浓;火灾“轰燃”出现早,随之出现高温现象;由于事故中地下空间全依赖于人工照明,使人员疏散、逃生极为困难;六是公众聚集场所的小火灾,如果应急准备(预案)不到位,后果将极为惨重。事实上发现,由于防灾意识及能力差,毫无自主应付早期火灾的能力,往往轻易使十几分钟的有利扑救时机丧失了,此外缺少消防水源、供水器材,某些系统在应急时却不起作用等,都是造成火势肆无忌惮地扩展的前提,而缺乏自救逃生的门路或逃生意识、或持侥幸心理等都是造成灾害扩大化的根源。通过对北京公众安全文化素质调查及北京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进一步可以发现如果用高水平、有特色的北京奥林匹克精神去要求公众安全文化的能力我们尚有许多工作是“空白”,这里不仅涉及对北京奥运“安全态”的期待,更从客观上对建设“安全奥运”提出安全文化建设上的新问题。如在奥运会安全期待上有一系列调查内容,其一是如何营造一个“居家安全”的奥运会环境;其二是对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措施和公众应对能力的信心的把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必要教育的迫切程度;其三是对中外宾客会经常出入的餐馆、酒店、文娱场所的安全性评价等。来自北京某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是,虽总体上对2008年奥运会北京人文安全可信度较高,但认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中应强化“人文奥运”安全建设的内容,即能否从形式上、从表现上不动用那么多军警,而依靠从现在开始的安全文化教育使全市上下、全国上下乃至外国来宾共同投身于“安全奥运”的文化建设氛围之中。为此必须抓四方面的建设:

  第一,安全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内容。

  无论从目标定位还是目标内容上都体现了城市文明的国际化要求,它是从根本上实现与“人文奥运”理念对接的极好方式。从历史上看,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厚重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奥运会能为世界留下哪些特有的文化遗产已成为举办城市必须思考的事,其中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国际安全形势,做强做实“安全奥运”工作并使之经验传承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需要,更是奉献给世界奥林匹克的精神财富。这里涉及如下问题:

  •奥运会必须要求举办国树立安全形象;

  •奥运会是一个城市“成人礼”的标志,也在于社会群体行为的互动;

  •奥运会的“人文奥运”不仅在体育文化上推动东西文化交流,也必须在安全文化上有所创新;

  •奥运会的志愿者是先锋,但他们的安全文化能力教育是第一位的;

  第二,公众奥运安全文化教育要始于观众群体研究。

  一般地按观众观看体育竞赛的动机来分,至少有六类情况应关注并不同对待:①娱乐型观众;②求知型观众;③认同型观众;④审美型观众;⑤宣泄型观众;⑥破坏型观众。无论是哪一种观众都要从社会心理上强化研究,充分把握住现场观众的心理及影响趋势。如奥运会的赛场上的“危机事件”,不仅仅来自事故或灾难,也有人为诱发的原因如运动员场上暴力行为易激发观众不满,裁判员的不当判罚,特别是“黑哨”更会导致场面失控,因此借助安全文化教育的机会,从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方面加以研究,提出有价值、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及策略等。其中要建立新的奥运安全观,200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曾成功地举行了“联邦运动会”(Commonwealty Game),维多利亚州政府,在防止恐怖袭击事件上所做出的种种举措。其中一个不断向公众贯穿的信息就是“Every price of information is useful”(每条情报都将有所帮助)。即为公众提供的任何信息将帮助警方了解事件的每一个信息。恐怖分子专搞突然袭击,因此没有确定的袭击目标名单。但是国内外很多经验向我们提供了某些需警惕的迹象,这些例子包括:

  对办公楼、能源设施和重要场地的异常监视、录像和拍照。

  车辆长久地停在重要大楼附近或繁忙的公共场所中。

  包裹或袋子一起在公共场所,例如购物中心、建筑物或火车站。

  令人可疑的大量购买化肥、化学品或炸药。

  异常使用房屋,例如在白天或黑夜的奇怪时间使用车库。

  第三,用“奥运安全文化”研究增强上外宾客危机应对技能的策略。

  公众在世界级盛会及赛事上应对不测的能力是公众素质的重要表现。概括的讲,我建议的奥运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通常意义下的市民避险知识的应知应会,它至少要解决并开展如下活动:

  (1)开展市民奥运安全文化理念为中心的安全文化教育;

  (2)在培养公众应对危机的心态中,全面调节恐灾心理、压力承受心理、快速反应能力、果断决策能力等;

  (3)强化以社区、校园为单位的奥运安全文化教育的组织模式;

  (4)建立健全北京市民奥运安全文化教育的培育及处理机制;

  (5)研究并建立政府与公众合作的主题多元化的安全奥运演练计划;

  (6)在公众中广泛开展“安全奥运文化”的应急与常态为一身的教育模式。

  第四,“奥运安全文化”中要增加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教育。

  应急恢复阶段是应急心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阶段,重大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及紧迫性,会使人出现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如美国“9•11”事件后政府对公众实施了心理干预,政府应急网上可方便下载与应急救援相关的多种宣传册;我国2004年“包头空难”后也对遇难者家属及打捞官兵介入了心理干预;但事实证明,对于奥运会这类国际赛事及盛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心理干预,首要的条件是建立起国家心理预警与应急支撑体系,追求国家及城市的危机状态下的心理满意度。具体讲要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危机心理干预措施即要把握危机发生的严重程度、建立对危机的了解程度、信息的透明程度、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等因素。(1)对于抢险救援人员,心理干预的基本内容是,帮助他们能从全局出发去审视面临的局势,由于他们的工作恢复决定了会最大程度地耳闻目睹各类最悲惨的场景,因此他们的心理干预教育中不仅有痛苦教育更要有耐力与勇敢教育,奥运志愿者应成为基中的成分;(2)对社会公众,重要的心理干预,要使危机示范压力和群体信息压力最大化,不造成社会的盲动和骚乱,不导致天灾之外的人质事件的发生,因此平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危机演练是十分必要的,要告诫所有参加奥运会的宾客如何最充分地保障自身的安全;(3)对于奥运会建设及运营的各级管理者,由于一旦出现事故及灾难,事件受灾者的生理、心理、经济损失以及相关的法律关系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城市社会,所以充分考虑不同场馆、不同场所的受众群体的心理要素的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最后建议:必须由有关方面如北京减灾协会牵头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及第29届奥组委编制旨在服务于志愿者及北京市民的《公众奥运安全文化普及手册》(知识读本),在此基础上形成服务于管理与执行层的《安全奥运建设工作手册》(专业读本)。同时开展有目标、有计划的“奥运安全文化”养成教育,努力为国际奥林匹克汲取经验,最大限度地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的宝库。

  参考文献

  1 金磊等主编.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10月

  2 金磊编著.城市灾害学原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3 金磊等编著.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4 金磊编著.安全奥运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5 金磊编著.城市安全之道——防灾知识十六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