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综合安全论文>>正文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研究

作者:黄旭晨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7月13日

[摘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80%左右的事故与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文中阐述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消除控制人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不安全行为
        引言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现实却不容客观,交通安全依然是公众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道路运输业增长迅速。在道路运输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问题,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交通安全四项指标居高不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道路运输已经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高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最基本的要求,是道路运输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国家安全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参与者共同的责任。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特性,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是构成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四大因素共同作于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安全,其中驾驶员因素可以定性为主观因素,其他因素为客观因素。运输企业无法改变客观因素,但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运输企业通过对安全因素的控制可以达到预防事故、降低损失、促进恢复。道路运输企业是指专业从事道路客运、货运的企业。本文主要讲的是从事道路客运。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思想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措施真正落地,从而达到安全管理目的,降低交通事故率,减少由交通安全事故给交通运输企业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众所周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道路、设备、气候、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技能等等。但归纳起来,就两大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在人与车之间,不论是人驾驶车还是管理车,人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人是能动的,一个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其心理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得当、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行车;一个车辆管理监督者在实施管理监督过程中,其监管责任是否到位、预防措施是否到位、教育培训是否到位、制度落实是否到位、全过程监控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车辆能否安全运行。所以,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也是群众所关心的地方。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是在保证安全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达到安全所需的人、物、信息、环境、时间等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协调和配置。安全管理的研究对象涉及安全生产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工作环境之间在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存在的关系。
        “十二五“期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交通行业属高风险行业,交通行业的发展,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导致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同时增大。众所周知,生产安全过程中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人-机-环境3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美国的海因里希认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说明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伤亡事故的关键。据统计,人为失误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70%~90%。传统的安全管理侧重于物的研究,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上,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可靠性,可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驾驶员则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一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消除、控制的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1.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概念
        所谓道路交通管理就是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充分研究并认识其规律的基础上,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对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目标的管理活动。依据上述定义,交通安全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五层含义:
        1)交通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根本上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包括运输企业、车辆制造维修检测单位、参与交通的驾驶员行人等。因而,从广义上来讲,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的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综合力量。
        3)交通安全管理的客体是道路交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道路交通管理的客体,从其外在形式上看,是由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构成的,而从其内在实质上看,是由受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所调整和保护的各种道路交通法律关系构成的。
        4)道路交通管理的依据是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道路交通管理的依据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路交通管理法律(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立法主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法规(包括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公安部制定的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第二部分是与道路交通管理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部分是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如《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等)。
        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协调、控制。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行政管理部门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是通过协调、控制道路交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达到要素间有序的动态平衡。
        1.2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概念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是指交通管理部门及企业自身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引导,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过程。
        1.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象
        交通安全管理对象 ,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环境等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管理对象之一的人员,凡是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人,都是管理对象,这里特别提出驾驶员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要注重对驾驶员的管理。
        1.5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作用
        1)对道路交通行为的规范作用。通过交通法规的制定执行,规范了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准则,规定了交通行为的过程要求和处理原则,保证了道路交通的有序进行。
        2)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管理活动,使所有交通参与者统一于交通法规的原则和诸项规定之下,从而减少交通冲突,降低事故发生率。
        3)对道路交通畅达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交通安全设施的科学布设和交通秩序的有效维护、减少交通堵塞,保证通畅的交通。通过有效的交通管理,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各种运输工具发挥最大的效能,尽可能地提高道路的利用率,使运输企业和国家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作用。通过对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化解矛盾,减少冲突,降低损失,保证社会安定,增加社会凝聚力。
        5)对道路交通功能的促进作用。通过系列的道路交通管理活动,保证汽车运输的畅达,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交通的功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6)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通过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帮助人们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速度与效益、局部与全局、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等关系,推动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1.6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是:认真执行道路运输法律、规范和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原则,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设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交通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的运输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1.7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
        1)建立健全企业各级的安全管理机构,充实思想和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检查,纠正违章行为,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推广先进的安全检测和安全管理设备和技术,奖励安全标兵;遵循国家和省、市交通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企业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服从交通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2)做好驾驶员的技术培训工作,申领驾驶员的有关证件,做好年度审验,安排好“安全月”和“安全日”活动。会同技术部门申领车辆号牌和证件,负责车辆的年度检验并办理有关手续,组织车辆安全检查,办理保险手续。
        3)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处理好本企业有关的交通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执行司法或行业管理部门做出的整改或处罚决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负责本企业交通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
        4)开展交通安全科学研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2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及原因分析
        2.1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2.1.1安全行为的概念
        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安全行为不是绝对安全,只
        是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小。
        2.1.2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86)》中对不安全行为的定义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一般来讲,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 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不是绝对的不安全,只是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大。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安全意识差而做的错误行为:对后果认识不足,以致“明知故犯”,将错就错。二是由于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导致的错误(误操作、误动作)。
        2.2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2.2.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86)》划分为13类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件(指工具切屑、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下);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维修、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2.2从人的心理状态出发,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
        1)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超车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冒险。进一步思考可见,之所以冒险,是为了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抱此心理的人为了获得利益而甘愿冒受到伤害的风险。由于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当,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2)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非故意的或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纠正。这类错误的表现比较多,概括起来大致有几方面:①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如听觉差,色辨色力失常等;②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到信息的刺激,如没有注意到异常情况的发生③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判断失误,如从业时间短,处理异常情况不当;④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如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上岗工作;⑤大脑意识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如疲劳驾驶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