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综合安全论文>>正文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研究

作者:黄旭晨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7月13日

        以上阐述的因素可能单独导致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管是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还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以下是对这两类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3有意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由人的思想占主导,明知故犯的行为,分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
        1)从主观讲,人的心理因素占主要方面。由于过分追求行为后果或高估了自己的行为能力,从而忽视安全,冒险行动。
        ?? 侥幸的心理:一是经验错误。例如行车中从来未发生事故或多年未发生事故,人的心里危险意识就会弱化,进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认为违章未必就会发生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认为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习惯,这样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 麻痹的心理:一是习以为常,觉得此项工作经常做,不存在什么危险。二是此项工作已做过多次,满不在乎。三是未发现异常现象,照常操作。四是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用习惯性方式作业,放松了对危险因素的重视,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检查不认真、走马观花;夜间行车接驳不到位等。
        ?? 图省事、走捷径:把应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当作其实现目标的障碍。例如:不系安全带、超速、超载等。
        ?? 逆反的心理:不接受别人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例如:让驾驶员夜间降速20%行驶,他偏不按规定行驶;让他夜间2-5点期间不得行驶,须休息,他偏要行使等。
        ?? 从众心理:明知故犯,看到他们违章违规并没有造成事故或没有收到处罚而放纵自己的行为。
        ?? 过于自负、逞强,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较高的个人能力规避风险。
        2)从客观上讲,管理的松懈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差给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创造条件。
        ①管理因素: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健全,造成安全现场管理工作监督,安全宣传教育不严格、不到位等。
        ②环境因素:人的绝大部分作业行为是通过设施、设备、工器具来完成的。如果行为人所接受的设施、设备或使用的工器具有缺陷或不齐全,就会使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使得工作者不愿按照给定条件工作,而为了达到目的,就会采取不规范的动作,进而导致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4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人的行为是人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反应有时是无意识的,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意识的。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有意识与无意识与上文中提到的有意与无意是不同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最终都会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1)从人的内部原因上存在心理、生理、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心理原因:思想不集中、产生错觉,个性不良,情绪不稳定,酗酒,意志品质差、不坚决、不果断;
        ②生理原因:听力、视力障碍,休息不充分、过度疲劳,运动机能、年龄、性别差异;
        ③技术水平:不懂如何正确操作或技术水平不佳。
        2)从外部原因上讲,外部事物和情况的变化是诱发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
        ①管理原因:操作规程不健全、工作安排不协调、信息传递不佳;
        ②教育原因: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技能低下。一是由于行为人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三、四级培训教育),使行为人缺乏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不懂操作规程、不具备安全行为的能力;作业时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出现违规违章状态。二是培训的频次不足,形式内容单一、匮乏;
        ③环境原因:路面状况、道路设施、气候条件变化等;
        ④社会原因: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变化。
        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心理有密切关系,不良的个性(如不认真、不严肃、不恰当的需要)和某些不良性格(如任性、懒惰、粗鲁、狂妄)往往会引起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能力低下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粗心、自卑、优柔寡断)往往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而良好的个性心理有助于克服不安全行为。
        2.5企业安全管理中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1)管理原因:企业普遍存在缺少懂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管理手段落后。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管理不力,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上。
        2)身体方面的原因:驾驶员休息不充分、疲劳驾驶;视力较差等。
        3)精神方面的原因: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酗酒等。
        4)教育原因: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面不广;驾驶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存在一定不完善的地方等。
        5)技术方面原因:驾车技术不熟练;操作不符合规定出现错误;行车速度过快;忽视警示标志、信号等。
        3不安全行为的消除
        大量的数据资料表明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其数量,必然会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安全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1消除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必须从人自身出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从根源上消除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①人的安全化。合理调节人的心理及生理功能,诸如情绪、人体生物钟等;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技能;
        ②管理的安全化。进行 与培训;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制度;执行严格的工作现场检查;适当运用激励和惩罚手段;创建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
        ③工作的安全化。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控制危险源,避免低水平、无意义的安全防护。
        2)突出抓好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作为驾驶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驾驶员手里掌握的是自己、他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要求每一位驾驶员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做到敬业爱岗,遵章行车,文明驾驶。具体应抓好三项工作。
        ①抓教育-全面提高素质。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把搞好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育职工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首先,把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职工系统学习有关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学习HSE管理知识,特别是有关交通安全方面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使职工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不断提高。其次,在驾驶员队伍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本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邀请劳模、标兵等做职业道德建设报告会,激发职工的上进心,在职工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②抓机制-强化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一是建立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对职业道德建设做出安排部署,提出目标,考核办法,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从上到下层层抓,层层建立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保障体系;二是健全责任体系,规定各级党政一把手是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制定《职业道德规范》、《职工文明行为准则》,实行“领导包片、部门包点”的承包责任制,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三是强化激励机制,实行精神文明奖惩制度,风险抵押金制度等,加大奖惩力度,使职工利益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紧密联系。
        ③抓载体-增强职业道德建设效果。党、政、工团各级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为什么会违章”、“怎样避免习惯性违章”、“怎样规避风险”等专题讨论活动,引导职工从自我做起,查找原因,修正错误,文明行车,保障安全
        3)以抓“三个具体”为核心,构建强劲有力的安全管理模式
        根据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和现状,认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强化一个意识,营造两个氛围,抓好三个具体,坚持四个经常”。
        ①强化一个意识-就是通过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的安全责任,坚持常抓不懈的 ,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在全体职工心目中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让全员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树立起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
        ②营造两个氛围-就是在职工中营造自觉遵章守规,文明驾驶的行为氛围和轻松愉快、宽松驾驶的心理氛围。
        ③抓好三个具体-就是在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要通过抓具体的人、具体的工作、具体的环节来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规避作业风险,从而达到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目的。
        ④坚持四个经常-就是坚持经常性的 培训;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经常性的考核;经常性的分析、总结、讲评,真正把口头上讲安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抓安全,确保安全工作不走形式,扎实有效。
        4)以全面推广HSE 为载体,强化全员HSE管理意识
        HSE 的内核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通过调动、保护,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来落实在整个体系中应负的责任;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形成致密的管理网络。HSE 认为;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一切事故都是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HSE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全员、全过程的事先管理,减少一切可能发生事故的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事关职工的生命与健康,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方面面都必须高度重视,上上下下都必须扎扎实实的工作,都必须以HSE管理标准为工作原则。通过系统的HSE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全员HSE管理意识,提高建立和执行HSE标准体系的自觉性,使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目中,落实到交通安全管理的每个具体环节中,进而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3.2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方法
        3.2.1提高人的知识水平。
        科学知识是人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根本就不能参与高水平的生产活动,安全意识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人的知识水平是减少不安全行为最基础的内容。企业提高员工综合知识素质是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途经之一。
        3.2.2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安全培训与教育是消除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水平,帮助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培养在异常情况下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最终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通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深化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及班组建设,强化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对新入厂员工或复工转岗员工在上岗前要进行应知、应会和安全操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做到持证上岗,对无证的或有证失效的,不允许从事岗位工作;对熟练工重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因势利导,坚决杜绝习惯性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电视、公司报、板报、标语、幸福园地、宣传挂图、视频光盘、图书等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经常性教育。同时采取组织员工培训,培训后考试,考试成绩与本人的工资挂钩,考试或补考不及格的员工下调工资,并调离岗位重新培训上岗等一系列办法,做到安全工作不手软。
        安全培训与教育又包括三方面内容: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法规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教育,使每位员工知道不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在突发意外时如何自救?要采取什么措施等?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培养人的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2.3利用行政手段根据人的状态合理调整工作。
        由于人的生理状况和个性不同,每个人能够适应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也不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这一点,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安排不同类型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注重观察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变化,必要时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因人的状态不佳发生意外。
        3.2.4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保障。所谓健全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合法合理的,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人自觉的遵守制度;另一方面,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必须严厉处罚,奖惩分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2.5创造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
        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可以使人主动避免侥幸心理。在很多场合,人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选择捷径,但是深入思考即可发现,这往往是因为现场的防护措施过于复杂、使用时令人感到不便或厌烦而造成的。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则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类问题,同时还可以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2.6强化检查,监督是有力保证。
        制度好定,落实难。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遵章守纪是人的自觉行为,不是靠别人的督促。但是,由于各个企业每位员工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差异,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有些员工不能自觉地去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因此,加强对人的作业行为的检查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3.2.7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是根本。
        安全文化是安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它规范制约着人对安全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受到制约、受到左右,他能时刻提示和驱使行为人自觉地抵制违规、违章、蛮干行为。
        以上所指出的几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实际工作中共同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立竿见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所有员工长期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做到。
        3.2.8消除驾驶员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行为。
        研究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研究疲劳、饮酒及药物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严格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加强驾驶员的甄选和管理工作。
        从法制上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在提高驾驶员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等原则,正确选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方法,完善驾驶员常规培训教育制度。
        4)加强交通执法的效果和力度,有效杜绝各类违章行为。
        4结束语
        安全文化磁场越强大,对人的约束力越强,安全越有保障。因此,建设企业自身安全文化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本途径。总之,控制人的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自觉性,提高其操作的精确度,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的平稳安全发展。
        交通参与者、公众希望有一个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社会各层面有着强烈的交通安全需求。尤其对于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直接决定企业有无利润、能否生存,因此,道路运输企业有着强烈的安全管理需求。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决定了其仅仅依靠自律很难遵守交通法规。道路运输企业通过安全管理,可以约束、监督人员安全生产,减少因违章等不安全行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事实证明,通过安全管理,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在幅提高安全生产率;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推行,可以降低道路运输企业的事故发生率,降低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沈裴敏.道路交通安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梁丽.关于安全行为科学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2)
        [4] 刘铁松.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探讨.西部探矿工程,2005(6)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