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正文

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

作者:李戬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1月30日

        另外生物处理的方法由于其迅速、无残毒、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13]。生物处理法是指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的海面和海滩通常可采用以下3种方式进行生物修复[14]:投加表面活性剂,增加石油与海水中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投加高效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增加微生物的种群数量;投加N、P等营养源,促进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由于表面活性剂可能具有毒性并在环境中积累,引人高效降解菌不能对土著微生物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不同学者对是否应该投人高效微生物以及高效微生物是否在生物修复中起作用意见不一,分歧较大。因此对投加营养盐进行石油污染海洋环境生物修复研究相对较多。
        目前,国外开发的营养盐主要有3种形式:
        a 缓释型 该类型营养盐具有合适的释放速率,通过海潮可以将营养物质缓慢地释放出来。
        b 亲油型 亲油肥料可使营养盐“溶解”到油中,在油相中螯合的营养盐可以促进细菌在表面生长。
        c 水溶型 该类产品会被海水溶解,可以解决下层水体及沉积物的污染问题。
        2 几种新能源简介[15]
        石油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以及油价的持续上涨使人们开始了寻觅之旅,试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2.1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千瓦。近年来,在各国的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的进展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
        2.2 可燃冰: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型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呈稳定状态,冰体融化所释放的可燃气体相当于原来固体化合物体积的100倍。据测算:可燃冰的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
        2.3 煤成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从泥炭到褐炭。每吨煤可产生68立方米的气,从泥炭到肥煤,每吨煤可产生130立方米的气;从泥炭到无烟煤,每吨煤可产生4O0立方米的气。据测算:地球上煤成气可达2000万亿立方米。
        2.4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科学家利用微生物醇,可将它们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所制成的“乙醇汽油”,功效可提高15%左右,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少了大气污染。科学家还研究成功利用微生物制取氢气。开辟了利用能源的新途径。
        3 结束语
        石油在成为我们亲密朋友的同时我们时刻也不能忘记它同样是我们一个潜在的敌人,在保证工业高度发达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如何更绿色高效得使用石油资源将是我们在一个时期内的重要课题。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相信它离我们远去的时间恐怕也不再遥远,如何在后石油时代寻找到合适的能源替代品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士萍,郑广宏,王磊.石油污染的修复与处理技术.四川环境.2007(8)
        [2] 周超,陈梅,刘先涛. 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环保与安全
        [3] 秦煜民,隋智慧,魏有权.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石油污染土壤[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2,31(6):333.
        [4] 齐永强,王红旗.微生物处理土壤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77-180.
        [5] 王贞国,梁伟,杨询昌,等.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6,22(6-7):107-l12
        [6] B Tryba,A W Morawski,M InagakL Application of TiO2-mounted activated carbon to the removal of phenol from water[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03,41:427-433.
        [7] 刘鹏,李大平,王晓梅,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化工环保,2006,26(2):91-94.
        [8] 吕贤弼,地下水污染的根源夏防治.1999
        [9] 陈建秋.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影响和防治[J].节能与环保,2002,30:15-17.
        [10] 曹刚、王华.石油污染与治理.2005
        [11] 于勇.受石油污染地下水的臭氧处理技术.2003
        [12] 高宏科. 石油对水体的污染与治理.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8)
        [13] Bragg JR.Effectiveness of biodegradation for 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J].Nature,1994,368:413-418.
        [14] 李进道,丁美丽,陈德辉,等.用长效肥料提高微生物分解海面油膜试验[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0,20(3):
        84-89.
        [15] 郭新.未来世界的几种新能源. 21世纪我国新能源开发展望[M].北京:中国能源,2002,(1).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