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正文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5月10日

  摘要:土地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安全关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安全。对区域土地资源进行安全评价研究,既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保护政策,也可为区域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现实参考。近些年来,在土地资源安全理论研究、耕地与粮食安全研究、基于承载力的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研究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新进展[1],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在耕地安全、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进行评析,对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了新时期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一、土地资源安全的概念
        安全,顾名思义,一般认为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具体表现。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土地资源安全是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在耕地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关乎的社会经济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关于土地资源安全尚未有统一定义。国外大多数学者引入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更新、可恢复以及可持续性等理论,。李明杰等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经济地获取土地资源或土地资源产品,以保障生物群落健康和高效能生产及高质量生活,同时不损害其未来保障能力的土地资源状态或能力,是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延续。吴次方等,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地获取,并能保障生物群落(人类)健康和高效能生产及高质量生活的土地资源状态或能力。[2]刘彦随认为土地资源安全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土地资源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谷树忠指出,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的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由此可见,众多学者都一致认为土地资源安全与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
        在我国,土地资源安全主要涉及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日趋广泛和深刻,土地资源的使用类型与质量都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因其前所未有的严重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而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也对土地资源安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土地资源安全亦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对土地健康的研究,尽管土地健康也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而兴起的一个土地资源研究方向,但它是关于土地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而土地生态安全则是土地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讲,土地资源安全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含义,(1)数量安全含义,即土地资源量要充裕,既有总量的充裕,也有人均水平的充裕,而且后者较之前者更为重要;(2)质量安全含义,即维持土地资源具有长期、持续和稳定生产能力的土地资源质量;(3)结构安全含义,即土地资源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稳定的结构关系及其内部结构关系的稳定,土地资源供给的多样性是结构稳定性的基础,没有多样性就谈不上土地资源的结构安全;(4)均衡的含义,包括土地资源分布的地区均衡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分配均衡两方面,土地资源分布或分配不均衡,会增加资源供给的时间和成本,是导致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5)目标含义,即土地资源安全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资源数量供给的稳定、质量供给稳定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多样性,保证土地资源供给的地区均衡和人群均衡。
        二、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
       
        影响土地资源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其中,自然方面包括土地资源禀赋不足或结构先天性缺陷、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等[3],人文方面则包括经济、管理、技术等因素。
        土地资源禀赋不足及结构先天性缺陷:主要由综合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所决定,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质与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土资源配置特征等。具体而言,土地资源禀赋存在先天性缺陷,包括土地资源存量不足和质量偏低两方面;土地资源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是指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不合理、不配套。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很大一部分土地资源质量不高、禀赋不足,不少区域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不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土地资源安全。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因素: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如,环境地质灾害、干旱与洪涝灾害、台风与风暴潮、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荒漠化、酸雨等问题比较突出,长期威胁着我国的土地资源安全,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和影响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对土地资源安全构成更进一步的胁迫作用[4]。
        经济因素: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以及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和道路的选择,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态度和利用模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是影响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占据大量土地资源,同时也是导致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故而经济因素是威胁土地资源安全的首要因素。[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将处于高峰,进而也对土地资源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管理因素:土地资源管理上的不当所造成的人为缺陷,也是造成土地资源不安全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土地法》等一些与土地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这些法规与其它法规联系不紧密,不能形成有机体系,且在执法过程中又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受部门利益的驱使,各行其是,各自为政,降低了土地资源保护的效率,致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处于无序和掠夺性利用的混乱状态,土地的闲置、浪费惊人,并未有科学的土地资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安全评价体系以及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机制,除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外更不能对土地资源安全状况做出前瞻性的预报[6]。
        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和供应量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在增加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和提高土地资源生产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资源领域与范围。对于土地资源安全威胁最大的是落后的工业和农业技术[7]。
        三、土地资源安全的几个方面的研究
        1、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粮食生产受到社会、经济、制度、技术及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可归结为农业的生产环境,其中耕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对粮食有效供给能力起着最根本的约束作用。如前所述,耕地资源安全可以细分为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这三个方面安全程度的变化都会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8]。因粮食安全主要体现在耕地资源安全上,故耕地安全是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最重要的地方,其评价的核心。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耕地安全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是涉及耕地保护问题、粮食问题、建设用地与农业发展争地等问题展开。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耕地安全形势与安全研究引起我国学者特别广泛的关注。张凤荣等通过预测全国主要生态功能区内的未来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垦、土地整理复垦、生态退耕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深入研究了我国耕地的未来形势;赵其国教授等人则把研究对象由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扩大到耕地资源系统自身的安全,并由此探索中国耕地安全的诱发机制,针对性的提出了耕地安全的相关政策。[9]吴文盛等提出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标准,并对我国耕地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其中《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至2020年)》指出,今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呈加重趋势,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决策者而言,更加希望了解当前与未来哪些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最突出,哪些地区是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脆弱地区。在现有耕地安全,粮食安全评价基础上引入气候变化因素,对评价体系及结果更具合理性和指示意义。
        生态安全
        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从其研究范围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安全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该定义体现了整体性,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强调其为人类生存所提供服务和安全保障的能力。狭义的生态安全关注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研究层面而言,可分为生态系统层面和地域范围层面。前者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同时,自身不受威胁的状态;后者指区域生态环境不受损害,持续的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的能力[10]。虽然较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表述,但究其本质,土地生态安全是在生态安全的视角下,研究人类、动植物等所有生物与土地及其衍生物间的动态交互、作用与反作用过程,且保持该过程能够持续进行。生态安全的主要研究中,利用了主要基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评价、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分析、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维护和管理等五方面。通过用来衡量区域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有两种: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和EES(经济、环境、社会)概念模型,利用数字生态模型、数字模型,景观生态模型等对生态安全进行较为详细的评价[11]。
          3、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安全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土地本身具有资源和资产两种属性。结合土地的资源与资产两方面的属性,土地资源经济安全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从资源角度出发,土地的数量、质量与结构应当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从资产角度出发,地价的涨幅应当与通货膨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指标相适应,且未脱离由市场基础决定的土地合理价格,使得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土地资源是否处于经济安全状态,关键是判断土地供给是否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理,土地资源社会安全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上, 因此,
        土地资源社会安全的评价也即是制度安全的评价。结合土地资源安全内涵,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安全,经济评价方面可考虑的影响因素比如:土地利用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综合容积率、新增建设用地增长率、建设用地保障水平等;社会安全评价方面可考虑的指标有:土地政策完备度、农民对征地制度满意度、失业农民的就业率、土地征用价格占土地市场价格比例、农民所得利益占征地利益比例等。目前,对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安全方面的评价还很薄弱并未形成统一且惯用的标准体系,更没有相应的气候变化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考量。 所以在社会经济安全方面,我国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确保社会经济安全的相关分析顺利进行。
          四、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技术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安全的关注与重视,目前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归纳和集成。 [12]候西勇等人认为,其中使用的评价模型大致可分为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具有代表性的单项评价方法有计分法、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糊隶属度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法有加权计分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 而刘兆晨等人则从狭义的土地资源安全方面入手,选取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粮食安全指数作为土地资源安全的评价指标,采用城镇化率和非城镇化率为两指标的动态权重,构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在 ArcGIS 软件技术支持下,对福州市 2012 年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进行了计算。
        结语
          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土地资源安全的问题作出了各种分析,但是,对于一些更深入,还未触及的方面,还需要我们慢慢的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实质是在充分分析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基础上,探讨各类用地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其影响机理的定量、系统分析,建立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数据库,以相关数理评价模型和空间评价模型为基础,进行安全性评价,并进行预测、预警分析,从而提出确保土地资源安全的对策与措施的复杂且综合性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多学科与技术的交叉、结合;静态评价向动态预测的转变以及考虑气候变化作用机制等方面。在这几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炳春,黄辉玲.中国农业土地资源安全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 2006,(10):17~19
        [2]都沁军.国土资源安全的系统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81~83
        [3]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29):29~30
        [4]王楠君,吴群,陈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22~26
        [5]刘俊,刘太圻.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以广东省四会市位列.国土资源科技管理[J].2007(5):22~26
        [6]丰雷,郭惠宁,王静,黄晓宇等.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1,1:82~90
        [7]封志明,杨艳昭,张晶.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J].自然资源报.2008,23(5):865~874.
        [8]孙婷,周宝同.中国土地资源安全度研究-以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为标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4):345~348.
        [9]谭术魁,崔迪,李雅楠.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房地产,2015,(24).
        [10]刘彦随.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5)
        [11]王雨濛,吴娟,张安录.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
        [12]任家强,孙萍,于欢.基于PSR 和熵值法的县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以辽宁省辽阳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3).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