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安部将构筑“防火墙”工程作为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水平能力的重要工作措施,这既是落实《消防法》确立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的具体措施,也是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渭南市消防的实际情况,就现阶段正在开展的全面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消防 政府 防火墙 社会单位 农村
一、 我市基本概况: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东部、陇海铁路沿线,东濒黄河,西临西安,南倚秦岭,北接延安,渭水横贯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下辖:1个市辖区(临渭区)、2个县级市(韩城、华阴)、8个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196个乡镇/办事处,3221个行政村,总人口543.07万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现已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生产布局中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2010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36.35亿元居全市笫六,工业总产值299.85亿元居全市第六。财政收入20.08亿元。全市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私营企业发展到140家,超过1000万元的15家,企业以私营为主,主要以化工、电力、工业、旅游等行业为主。二、当前全市消防工作形势
近几年来,渭南的消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消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与消防法律法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区、部门和大内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基层消防安全 不健全,城乡消防工作重视不够,基层消防安全 不健全,城乡消防基础建设缺乏,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缺乏。为此,大力构筑社会 “防火墙”工程不仅是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需要,同时也是有效解决城乡消防基础工作薄弱,保持火灾形势稳定的一项治本之策。全市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全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为目标,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监管机制,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全市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火灾事故指标持续稳定。据统计据统计,2010年1月至7月,全市共发生火灾409起,死亡4人,受伤0人,直接财产损失416.15万元。同比去年,火灾起数下降了24.4%,其中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和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灾隐患仍大量存在,工作进展仍不平衡,亡人火灾事故还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受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单位和个人还没有树立责任主体意识,仍然认为社会消防工作仅仅是消防机构的事情,对消防工作不抓、不管、不重视。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小、档次低,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但不明确、不具体,或仅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而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同时,消防工作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有的主管部门没能担起消防工作职责。
二是消防安全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消防意识日渐提高,而各部门再到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消防意识逐渐递减,具体表现在:(1)认识不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受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影响,对火灾隐患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治理不力;(2)利益驱动。漠视消防安全,企图以减少消防安全投入为手段,拿员工的生命作赌注,以冒险经营的行为来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3)安全意识不强。员工素质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三是消防基础工作薄弱。通过大力实施《渭南市消防事业十一五规划》以来,全市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些基层组织管理消防安全工作的职能淡化,不重视消防投入,致使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总体消防基础工作薄弱。加之,渭南地区,贫困面大,消防投入十分有限,消防工作基础差、底子薄、装备落后。由于多年形成的历史包袱,消防队(站)、消防器材装备、消防通讯、消防水源等方面存在着欠账,全社会整体防范火灾的能力还比较低。同时,一些地区社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存在政策不到位、经费难保障、职责不明确、管理较松散等问题,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改制重组、兼并转型、缩编解散,又使原有的专职、义务消防队伍面临重重困境,难以生存发展,导致火灾数量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