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消防安全论文>>正文

浅析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作者:王辉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6月01日


 
  3.2.1个体在火灾中的心理反应 

  (1)惊慌 

    火灾中的惊慌是指火灾中的人们接受异常灾难刺激表现出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在火灾这种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中引起的应激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导致瞬时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下降,若这种应激状态持续下去,处于火灾中的人对环境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持续下降,更甚者丧失理智,从而影响逃生,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天津松江胡同居民楼火灾,409室一家4口各奔东西,分四路逃生,丈夫不顾妻儿,父母不顾子女,同胞兄弟也丢下父母各自逃命,结果4口人在房间的不同地点中毒倒下。 

  (2)恐惧 

  火场逃生人员的恐惧多来自其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害怕”的心理反应。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心慌、害怕、言行错乱和意志力下降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易出现非理性行为。火灾时报警的人言语含混不清,无法说清起火地点的现场情况,仅仅重复若干简单的词句。
 
  在火灾中人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上两种,这些心理反应会对个体的认知决策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浓烟、热气流和毒气弥漫及火场的燃烧,使个体丧失了对日常环境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个体的记忆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使个体产生许多异常行为。
  
  3.2.2个体在火灾中的异常行为表现
 
  当处于火灾中的个体为缺少逃生教育、消防知识和慌张鲁莽的性格,会在逃生过程中做出一些异常行为,但多为一些无意识行为,更多是依靠人的原始本能,缺乏科学决策后的结果。这种由求生本能引起的行为主要有如下:

  (1)趋熟 

  趋熟就是趋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道路、环境,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因为熟悉的状态就是激起人脑的神经细胞中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的兴奋区域,熟悉的内容成为人在第一时间内的选择。所以当人在房间内受到烟火的威胁,从房间内跑出时往往不管是否是有利的逃生方向,而只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走廊、楼梯、电梯或出口等。
 
  (2)向地
 
  这是由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将大地作为生存根基的心理产生的一种行为。发生火灾时,人都会不自觉地从楼上向下跑,直至室外地面。当烈火封住出口,逃生无路时,向地行为的表现之一即是跳楼。
 
  (3)奔光
 
  就是逃向光亮处。在火灾浓烟区,被困人员一旦看见亮光,就会奔向光亮处。因此,光亮可成为引导人员安全疏散的一种指示、诱导标志。在建筑物中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等就是利用人的奔光性,使人在火灾中能安全有效地疏散。根据在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减光性和的的烟气流动特性,规范对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作出相应的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第10。2。7条中“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第10。2。9条中“疏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一米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 

  (4)退避 

  即由恐惧引起而躲避的一种行为。当人遇到烟、火会反向逃跑。特别是室内火灾时,人总是尽力往外跑,即便处于安全地带,也要向起火的反方向躲避。
 
  (5)沿墙 

  即沿着墙根跑或爬行。当人受到烟火围困时,视觉器官会失去作用,主要靠触觉寻求逃生去路。所以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于墙上时,其高度在人视线以下,距地面0。3~1。0m为最佳。
 
  (6)从众 

  由于缺少客观的自我评判标准来面对事物,而产生的一种人云亦云,人为我为的行动。从众是为适应团体或群体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行动和信念的过程。它不管群体的行为是否正确,而是消极的认同盲目地顺从群体。这会使火灾中的人盲从于其他人的行为,从而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2004年的“2·15”吉林中百商厦火灾中四楼堆满烟熏致死的顾客,其中大部分来自三楼的浴室,因为三楼以下窗格都上有铁栅栏,大部分顾客都从众向楼上跑去,而没有利用好三楼的逃生工具,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7)选方便之路 

  在火灾情况下,假设有两条逃生路线,一条堆满了一些东西,障碍较多;另一条宽敞,无任何障碍。人从房间冲出的刹那,多选择宽敞而非有障碍的路线。人的选择标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并为考虑选择可能的逃生路线,而以无意识的方便为标准。
 
  (8)超越
 
  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其反应的动量远远超过自身原有的能力(包括体能和技能)的一种行为。在2000年的“12·25”洛阳东都商厦火灾中,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从窗口跳出,成功跳到邻近低一层的屋顶上,这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行为。
 
  4、火灾中群体的心理行为
 
  群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形态。每个个体为一个共同目标而为之奋斗,每个个体从其中都得到满足,个体间的互动使人群成为一个整体。因此,群体应具有下述全部或部分属性:频繁互动,个体群聚意识,一系列共同的规范和相互联系析作用,接受来自群聚体内部成员的压力,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及由于成了群体的成员而带来的个体的改变。火场上,受灾者因求生心理而产生的群聚状态。
 
  4.1火灾中群体的形成及特点
 
  火灾中的群体大多是时空群聚体。时空群聚体即为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以外界压力威胁(火场上的威胁包括烟、火和嘈杂的人声)为凝聚因素的群体。

这种群聚体存在的条件是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导致个体感情上的联合。在其中没有私人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关系,一切个体行为,包括家庭和工作小群体都要服从于时空群聚体。群聚体形成的先决条件:起火时,处于建筑内的人们在无救援的条件下已无法逃生,必需创造避难场所暂避一下,直至救援到达。火灾群聚体一旦形成,不论每个个体是否相识,均会融于此,其抵抗火的时间比单个个体抵抗火的时间长。基于共同处境和目标的火灾群体虽无共同纲领,却有共同行动,比较集中的行为表现是对外呼救和与外界取得联系;对内尽量减少烟、火对群聚体的影响。群聚体常形成于某些被选择作为避难场所的特殊房间:(1)临街的房间;(2)有阳台的房间;(3)便于接近楼梯间的房间。避难群体会自然形成领导,其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群体的性质、个体成员的能力和人格、群体的形成时间和位置等,但主要取决于个体在群体所处的角色。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