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消防安全论文>>正文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探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30日

摘 要: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普及,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成了摆在建筑设计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浅析了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隐患,重点分析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 ,防火设计 , 措施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隐患
1.人员多.疏散难
  现代高层建筑的层数多. 垂直距离大,内部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由于人们的本能,逃生和恐慌心理在此时都显现出来,大家都一窝蜂的涌向安全通道,这时极易出现拥挤. 踩踏情况,使安全疏散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2.火灾蔓延快.火势猛
  由于高层建筑内井道较多,如电梯间.楼梯间. 管道井. 电缆井等,一旦起火这些井道犹如一个个烟囱,具有明显的助火效应,它们不仅使大火蔓延途径增多,而且会使火苗. 烟气迅速遍及整幢大楼。
3.高层建筑火灾持续时间长,危害面大
  高层建筑内设备及构件多,加之如果装修材料使用的大量是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就更加重了火灾负荷,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 在长时间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钢结构均会因强度和钢度遭受破坏而出现建筑物的局部倒塌,往往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现代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发生火灾易波及到周围其他的建筑物。
  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的自身火灾隐患特点及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安全关系,应对高层建筑进行合理防火设计,以免发生火灾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1.保证建筑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高楼多依赖钢结构,虽然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钢材的抗拉和承重等性能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通常在摄氏 4 5 0~6 5 0 度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变形,钢柱.钢梁弯曲,不能继续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 1 5 分钟。因此,建筑界和消防界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仍任重道远。
  (1)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中国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
  (2)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 3 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 1 8 0 毫米厚的墙或 3 0 0 × 3 0 0 毫米的柱) ,梁须为耐火极限 2 小时的非燃烧体, 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 0 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2.做好防火分隔与安全通道设计
  高层建筑中,因有毒烟气窒息死亡的人员占死亡人数的 7 0%左右,烟气是火灾中的隐形杀手。所以,要充分考虑在建筑内设置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为0.3.0.8m /s,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3.4m /s,当烟气无阻拦时,只需 1 m i n 左右就可以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烟气的流动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的疏散速度。楼梯间.电梯井及各种竖向管井是高层建筑火灾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径,易形成“烟囱效应”。而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疏散的场所,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是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灭火的主要通道。为了阻止烟气进入这些部位或排出这些部位的烟气,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扑救。因此,超高层建筑在上述部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能够达到疏散和扑救通道上无烟的目的,从投资方面又低于机械排烟系统,是可行的。其裙房的楼梯间内可统筹考虑布置。其风压值应为防烟楼梯间 5 0 Pa,前室.合用前室.封闭避难层 2 5 Pa,既能方便疏散安全门的开启,又能保证安全地带的压力,对烟气起到排斥作用。同时,超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内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除满足避难层内一定的正压值,防止烟气入侵,也为躲避在避难层里的人们提供呼吸用的新鲜空气。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