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约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消防安全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由于大量陈旧建筑的存在,建筑布局混乱,耐火等级低,巷弄狭窄,形成建筑物相互毗连,且柴草堆垛等物资集中,一旦发生火灾,不但影响大、损失大,而且扑救难度也大。
(一)房屋缺乏设计规划。全国各地山区,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房屋建筑布局无统一规划,农民随意盖房,杂乱无章,毗连大,大多数房屋为木质、砖木或泥木结构,门窗多由木质材料制成,屋顶大部分由木材、板皮、油毡等可燃材料搭建而成,建筑耐火等级低,屋内、外常年堆放可燃物,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小,留下了先天性火灾隐患,并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村庄缺乏消防水源。一些农民居住在崇山峻岭中,村庄无消防设施和消防用水,虽有较大的山塘、水库而不缺水,但由于地势险峻,消防车无法取水,远水救不了近火。消防车带的水是有限的,与救火所需用水量相比,简至是杯水车薪,在实际灭火战斗中,往往出现供水不足,消防官兵只能望火兴叹。
(三)道路缺乏通行保障。目前,虽然村村通公路,但有些地区农村房屋并不是都靠近公路附近,而是地处地势险恶的地段,远离公路,山高、路远、道路弯曲、狭窄,纵横交错,交通极不便利,消防车难以通行,无法到达火灾现场,需要徒步进火场救火。
四、有效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的对策
针对全国各地山区农村房屋火灾扑救的难点,各地消防部门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研究处置对策,立足于群众自救,积极疏散和抢救人员,提高扑救火灾的效率,尽可能地为农村挽回一些经济损失。
(一)熟悉农村情况,制定最佳灭火预案。基层消防部队要通过各种手段调查了解,掌握各乡镇各行政村、自然村的名称及分布、主要住宅建筑特点及建筑毗连区情况、通车道路的路况、水源情况以及可供消防车、机动消防泵浦取水灭火的水源的位置等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火灾的不同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慌。
(二)加强第一出动,选择最佳行车路线。接警时,火警值班员要认真询问火灾发生的建筑情况、面积、储存物质、有无人员被困、道路和水源情况等,指挥员要根据掌握的情况选择多条途经前往(农村地形复杂,乡村街道狭窄,凸凹不平),合理调动第一出动力量,并优先派遣有手抬泵的车辆,防止到场后警力不足,贻误战机,以免造成现场处置的被动局面。
(三)搞好火情侦察,确定最佳灭火方法。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火情侦察,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迅速判断火势蔓延的方向,了解火场内部主要情况和被困人员位置,确定正确的灭火战术,及时疏散物资和抢救被困人员。
(四)寻找一切水源,确保最佳供水方式。到场后要立刻派出专门的供水小组,联系农民,寻找附近池塘、水井、水沟等水源,利用消防泵吸水供水、农村灌溉设施对消防车供水或手抬机动泵取水等方式供水 , 保证火场用水充足,为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五)普及消防常识,立足最佳自救方式。山区农村一般都远离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很难及时到达现场灭火。因此,消防部门要联合当地公安派出所、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经常到乡下去宣传消防知识,普及火灾扑救常识,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他们开展火灾组织扑救的培训力度,真正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参与到灭火战斗组织指挥并组织村民赶赴火灾现场开展火灾自救工作,从而提高灭火效率,为消防队到场灭火赢得时间,尽可能地减少群众的损失。
总之,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防火、灭火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特别是扑救山区农村房屋火灾,指挥员既要讲科学,又要讲技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正确运用灭火战术原则和方法,及时有效组织好灭火力量和社会力量,搞好协同作战,有效地扑救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灭火救援教程》(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