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压弹”是指个体在面临逆境时维持积极适应的过程,与安全管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各级管理者应当深刻把握“压弹”理论的精髓,促成其在煤矿管理中的充分运用,进而提出整体提高全员应激水平的具体措施。这是煤矿企业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压弹;煤矿;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煤矿灾害事故频频发生,其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范畴,使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地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1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事故原因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监管措施和政策法规的落实,煤矿生产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百万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以黑龙江省为例:(1)事故总量明显下降(见表1)。
(2)国有重点煤矿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与2006年相比,2009年减少了45起,下降率达到83%。从总体来看,自2006年以来,全省国有重点煤矿事故总量连续4年下降,下降幅度较大。
(3)较大和重大事故均受到遏制(见表2)。从上述3个方面来看,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不断加强,黑龙江省煤矿生产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是,从调查中,体会到该省安全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
一是地方煤矿事故总量依然较大。2006年和2007国有地方煤矿的事故发生率
均超过2/3,其事故数量分为别为98起和80起,各自占当年事故总量的64.5%和72.7%;2008年和2009年发生在乡镇集体煤矿的安全事故均超过半数,2年乡镇集体煤矿事故均达到30起,各自占当年事故总量的50.8%和54.5%。
二是较大和重大事故依然多发。2007年密山市原秦友绵关闭煤矿、鸡西市城子河区振兴煤矿和穆棱市顺发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均造成8人以上死亡,3次事故造成39人丧生;2008年鸡西市麻山区建宝煤矿“2.28”透水事故,死亡14人;2009年11月21日鹤岗市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这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表明由于利益趋动和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煤矿安全事故尚未从根本上得以遏制,从企业到政府监管部门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全产这根弦,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履行安全责任探索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黑龙江省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①社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②煤矿安全欠帐较多,基础薄弱;③职工素质偏低,安全生产素质较差;④小煤矿比重大,规划不合理。在调查中,通过深度访谈和与相关部门座谈与交流,发现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不认真、不负责、思想麻痹、忽视安全,管理者违章指挥,职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问题时有发生。由此可见,目前在煤矿生产领域,从政府到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普通职工对于安全生产均缺乏危机意识和足够的重视。
总之,地方党政领导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企业所有者的“重效益,轻安全”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成为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绝对诱因。
2“压弹”的理论内涵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启示
“压弹”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泛指物体受压时的反弹。在心理学中则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及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博士强调,压弹素质之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培养一个人的压弹就是促进其自我成长与人格完善。
“压弹”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是指个体在面临逆境时维持积极适应的过程。国外关于压弹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初以压弹影响因素的鉴定为主,近年来转向对压弹过程的动态性研究。压弹研究对于个体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过程的关注及其对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启示意义都值得国内心理学界的充分关注。
研究表明,煤矿生产部门和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政策、规章和法规,安全生产的宏观环境已经形成。而且煤矿生产单位在采煤过程中使用正规采煤方法,有严格的的针对性的作业规程,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过程中有独立的通风设施,基本上都有2个以上的安全出口,有防灭火系统或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帽、矿靴、工作服等劳动防护用品,可以说从客观上讲,绝大多数煤矿生产企业已经具备相对成熟和健全的安全生产客观条件。但安全事故还频频发生,其中重要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心理漠视。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占事故总量的95%以上,而且大多是责任事故,其中因生产经营者唯利视图,在安全防范上不作为以及从业人员麻痹大意、违规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比比皆是,对安全生产主体意识的缺失使众多的安全生产客观条件形同虚设。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要抓技术、抓设备,抓制度等硬件环境建设,更要重视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增强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意识和危机意识。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引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利用“压弹”理论,建立建立一种人本主义安全管理新模式。压弹是应激与应对和谐统一,可以调节心理压力,振奋情绪,起到激发潜能。观念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在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中,有很多是因为人们对事故发生麻痹漠视和过分担忧造成的,只有人们对安全生产具备了关键意识和成熟的应对能力,人们才能自觉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地主动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安全生产。通过与被调查的矿工的深度交流,了解到:70%的矿工在井下工作时感到精神压力大、紧张,30%的人无感觉;大多数矿工虽然对外在的生产环境安全条件较为满意,但对工作存在的隐患比较担忧,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心存疑虑,对事故发生本身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力,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与自我安全防范能力的发挥。生产经营者对安全生产的关键意识和职工心理因素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企业的安全政策的制定、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实现新的突破,由原来基于教育、政策和设施建设的宏观管理转变为基于“人性”、“人欲”的微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