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软岩煤层顶底板管理上存在的困难,介绍从掘进到回采所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解决了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问题,确保软岩煤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清水沟煤矿从建井以来由于区内煤系地层以粘土质为主,遇水极易膨胀,煤层伪顶有较软弱的含螺类化石粉细砂岩存在,遇水会产生局部流砂,顶底板管理难度相当大,顶板极易垮落,底鼓相当严重,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清水沟煤矿对顶板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改变了管理方法,改变了原有的支护方式(改为全圆拱砌碹支护、梯形工字钢支护、梯形抱木支护),通过改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清水沟煤矿的顶板管理上的难题。但回采工作面仍然采用非正规循环作业,这是不可取的,还需进一步的对回采工作面支护进行改革。
关键词:软岩煤层 掘进巷道 采煤工作面 顶板管理安全
前言:清水沟煤矿生产规模6万吨/年的小煤矿,本煤矿开采的煤层为单一煤层,属缓倾斜中至厚煤层,煤层倾角一般小于25°,煤层顶底板地层以粘土质为主,遇水极易膨胀,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煤层。在煤矿建井以来遇到了一些顶板安全管理的技术难题,在小煤矿软岩煤层顶底板管理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投入成本,煤矿效益得到了提高。
1 概况
清水沟煤矿位于保山市羊邑矿区最南端,原为露天开采随着剥采比越来越大,生产较为困难,1994年改为井下开采,生产规模6万吨/年,由于区内煤系地层以粘土质为主,成岩程度差,所以顶板管理难度大。自1994年建井以来在软岩煤层顶板管理上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管理经验,现以清水沟煤矿1554运输平巷及201采煤工作面为例加以论述。
2 矿井基本条件
2.1 工作面地质条件
2.1.1 1554运输平巷地质条件
1554运输平巷沿煤层走向开掘,开掘范围地表覆盖第四系松散粘土、粉质粘土层,其厚度变化较大,厚0.3~1.6m,局部更厚,可~硬塑状,强度较低,顶底板岩层总体呈强风化,裂隙较发育,成岩程度低,为软质岩石。煤层形态有时表现为向斜,有时表现为单斜,有时又表现为向斜和背斜,但起伏都较小,有1-2米小断层。
2.1.2 201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
201采煤工作面地表覆盖第四系松散粘土、粉质粘土层,其厚度变化较大,厚0.3~1.6m,局部更厚,可~硬塑状,强度较低,为松散岩组。下伏第三系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呈强风化,裂隙较发育,成岩程度低,为软质岩石。无大的断裂通过,仅分布小的断层,地质构造简单。
2.2 巷道布置
2.2.1 1554运输平巷巷道布置
1554运输平巷水平标高1554米,从井底车场沿煤层走向向西布置,巷道布置在煤层下部,巷道临时支护形式为梯形木支护,要求箱木能满足顶宽2.2m,高度2.2m,底宽3.5m,棚距0.7m,预制砖2.2米全圆拱砌碹二次成巷。
2.2.2 201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
201采煤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垮落法采煤(一次性采全高),两巷沿煤层顷向向下布置,包括开切眼在内,三条巷道跟煤层底板施工,其支护方式各规格分别为:工作面两巷均为11号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规格为棚柱长度要求2.4米,梁头长度要求1.82米。开切眼采用木支架支护(鸭嘴棚支护)时,一梁两腿为一架,两架并拢为一抱,且支护时必须采用抱木支护,1m一抱,支架规格为1.8×2.0m。
2.3 工作面装备
201采煤工作面运输斜巷采用SGB-320/17B型刮板输送机2台,采煤工作面采用JDSB-5.5型刮板输送机1台,JH-8型回柱绞车1台。
3 顶板的管理及采取的措施
3.1 顶板事故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对掘进工作面及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事故进行分析,认为导制顶板事故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3.1.1 顶板的原因
地质构造的原因:由于地层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断层、褶曲等。在这些断层褶曲附近, 又产生许多纵横交错的次生构造,形成裂隙带、破碎带当顶板暴露后,如果顶板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不好或支护方式不当,这些破碎的岩石就可能冒落, 导致顶板事故发生。
动压影响的原因:在超前支承压力特别是周期压力的作用下,顶板岩石内的原生裂隙破碎带进一步扩展加大,并造成新的裂隙使岩石更加破碎, 诱发冒顶事故。当超前支承压力特别是周期压力超过煤壁自身强度时,煤壁产生片帮, 造成梁端距加大, 致使空顶距加大。这也会诱发冒顶事故。
3.1.2 支护上的原因
支护不及时的原因: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没能及时挂梁、前探梁前窜不及时、贴帮柱、临时柱支设不及时,致使暴露的顶板得不到及时支护和控制,造成冒落事故。
支护质量不好的原因:支柱支设角度不对,做不到迎山有力;柱窝深度不够,顶板及两帮没有备实;棚距过大,空顶面积过大;支柱没有“穿鞋戴帽”造成支柱失效。这些支护质量问题都会诱发冒顶事故。
支护施工不当的原因: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按技术要求施工,造成了空顶空帮现象而导制顶板事故的的发生
3.1.3 管理的原因
在对顶板管理的过程当中,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不清楚、没能掌握巷道开掘后围岩的范围及围岩应力分布情况、没有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没有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也能导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3.2 顶板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面前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对防治面前冒顶事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和矿压观测工作,准确掌握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和矿山压力分布情况, 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加强面前支护, 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② 及时支设贴帮柱,防止由于煤壁片帮导致梁端面距加大,引起冒顶。一旦煤壁出现片帮要加设前探木板梁,使顶板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
③ 加强支护质量管理。木棚、支柱支设要迎山有力,严格按质量标准架设木棚及支柱,木棚要帮顶要备实,打紧木楔,支柱要“穿鞋戴帽”,保证支柱支撑有力。
④ 合理选择工作面两巷的断面尺寸和几何形状。支护强度要适当加大, 断面尺寸要适当减小,几何形状要求拱顶尽量平缓。
⑤ 加强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在超前支护工作中既要治顶,又要治底,还要治帮,做到顶底帮综合治理,尽量使巷道不底臌 不片帮、不失稳、不下沉, 减轻顶板下沉松动。
⑥ 加大开切眼两端头的支护强度和密度,保证有效支护。
⑦ 在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机头机尾维修、更换和推移过程中,要尽量少替换支柱,对卸下来的主柱要及时补设,尽量减轻顶板的反复松动。
⑧ 工作面布置的设备机窝断面要尽量减小,并保证支护强度和密度。
⑨ 十字口和丁字口一定要架抬棚,并且保证支护强度和密度。砌碹巷道要保证拱成圆形并且拱顶及两帮一定要用料石充填严实,以保证全圆拱的支护强度。
⑩ 缩短采煤工作面的长度,由原来的80米减至50米。
3.3 掘进工作面与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
清水沟煤矿掘进工作面大体采用三种支护方式:全圆拱砌碹、梯形木支护、梯形工字钢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