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特种设备论文>>正文

浅议基层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几个不足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28日

  众所周知,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近年来质量技监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点。因为它牵涉到人民群众和社会生产等多方面的安全利益,所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应该说,在各级质量技监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是扎实和明显的。然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由于受管理模式、人才和设备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就结合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谈一谈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中三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无论哪个方面,人总是基础和核心的因素,抓特种设备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环节,才可以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最可靠的积极保障。然而,即使目前工作做得最扎实的地方,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上也不是毫无纰漏可言的,无证上岗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之所以会存在这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是企业认识不到位。有些企业为了降低费用支出,在特种设备操作上明显存在着人多证少的问题,即多人操作,但有资格证的员工却有限。更有一些企业,在操作上存在着随意性,只要稍微懂点操作知识,就可以去进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这虽然方便了生产的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质量技监部门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往往会采取培训的方式对其进行资质把关。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地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但是这个办法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企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具备资质的人员有可能会另转它业,而企业空下来的特种设备操作岗位一时之间不一定能找到有资格的人员来做。但生产是不能停顿的,所以在这时往往就要临时找人顶岗操作。由于质量技监部门的培训是周期性的,所以当企业特种设备岗位临时缺岗而需要操作人员时,就不能对新进操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技能培训。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加强企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后续储备的工作。

  问题之二是现场监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环节在客观上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一是监察人员本身的资质问题,众所周知,因为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是近年来才重点加强的一项工作,所以基层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故在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技术隐患。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特种设备的检定需要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而这些检测仪器设备往往都是大型的,难以带到现场,而企业又不能把特种设备拆下来进行送检。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就从客观的角度上限定了现场监察工作只能局限在眼看手摸、简易检定及一些设备档案文件的检查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这种现场监察是完备的,也只是从管理的角度上最大限度地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保证。因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预知的,倘若不能时时进行调整掌握的话,谁也不可以对其安全状况打保票,所以就实际效果来看,管理监察只是一种把关,对特种设备安全起直接保障作用的应该是操作人员。

  问题之三是对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脱离现实。因为在基层生产领域,企业规模较小,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占了70%以上的比例。而存在问题最多的也往往是这些企业,这与企业的认识、管理、人才及设备资源密不可分。然而,从当前特种设备监管的一些法规政策来看,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规后的处罚力度过重。一台特种设备一旦违法操作,企业就会面临十几万元的罚款,这对于大多数注册资金不过十余万元的企业而言委实是难以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只能采取两条路,一是降低管理处罚标准,二是对企业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否则工作就难以开展。而这两种情况带来的影响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笔者认为,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法规政策上,应该作进一步深化,对于处罚的内容和力度进行调整,以便更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