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正文

站段安全管理的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7月21日

2005年3月18日,铁道部对铁路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撤消分局,实行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同时原分局所在地成立铁路办事处,主要负责对辖区内的运输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此后,又对生产力布局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站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使站段的管理规模、管理范围和跨度大幅度增加,由此带来了安全管理模式、手段、思维等方面的变化。
        原有的安全管理是基于分局存在时的安全 ,撤消分局后,原有的安全 被打破,新的安全 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如何深化对新体制特点的认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解决新问题,加快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新体制  安全管理  工作研究
        ·§1 新体制下安全管理的特点
        §1.1 新体制下对安全管理带来的优势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清楚地看到,铁路局和分局两级法人,以同一方式经营同一资产,管理重叠、职能交叉、相互掣肘、效率不高,对铁路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特别是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运输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深入实施,铁路局和分局两级法人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安全管理。而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后,其安全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发挥新技术装备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尤其是连续五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进步,线桥隧涵质量明显提高,通信信号设备几经更新换代,机车全部实现了内燃和电力化,客车和货车车辆技术也有了较大提升。随着客运专线等高等级铁路的建设和客车动车组、大功率货运机车及调度集中等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修程修制都将发生重要变化。运输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形势,客观上要求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通过撤销铁路分局,可以打破管理层次多、分局管理跨度小对新技术装备作用的限制,适应不断扩大运输能力的需要。
        二是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铁路企业用人过多,尤其是管理人员多。撤销铁路分局,可以精简机构,减少铁路管理人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管理层次,解决由于两级法人以同一方式经营同一资产,而造成的管理效率不高和增加管理成本的问题。同时,可以减少优秀管理人才的浪费。在铁路分局机关有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熟悉运输业务、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人才,由于铁路局与铁路分局管理重叠,这批人才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撤销铁路分局之后,可以把这批人才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铁路局作为运输企业,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体。由于铁路分局这一管理层次的存在,制约了铁路局安全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铁路局及时了解运输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撤销铁路分局后,铁路局安全管理主体的责任更加明晰,安全管理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1.2 新体制对安全管理工作带来的难点和挑战
        一是站段安全管理责任更加重大。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后,原分局承担的部分安全生产、组织指挥和控制管理职能下移到站段。在这一情况下,如何落实站段安全管理执行主体责任、提高设备质量保安全的可靠度、强化现场控制力度,赋予了站段更多的职责。同时,由于撤销分局后路局管理跨度加大,对站段独立作战、自我协调、自查自纠,以及快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使站段安全控制面临新的课题。为进一步发挥直管体制优势,上海局陆续撤并了大批站段,全局运输站段减少到53个,比2003年底减少53个,减幅达50%。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安全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一是运输站段管理跨度普遍加大,机车交路、列检作业区段大幅延长。二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增多。新调整的机、车、工、电站段大都跨省区组合,安全关键控制点大幅增加。三是站段整合后内部的设备等级存在较大差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尽一致,完全整合要有一个过程。
        三是新技术装备的大量采用和劳动组织的变化对站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上海局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主要干线牵引动力全部实现内燃化,京沪、浙赣线实现了电气化,轨道结构基本实现重型化,信号四显示自动闭塞在提速干线全面使用,“庞巴迪”等新型车辆大量投入运用。同时,劳动生产组织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全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后,全局实行了机车长交路和单司机值乘,最长的上海-北京机车交路达到1436公里;修程修制也有了新变革,机车中修由原来的30万公里提高到45万公里,工、电系统实施了综合天窗修,等等。
        四是安全管理制度亟待规范。撤销分局、合并站段后,各层次的安全管理职责需要重新明确,规章制度亟待规范。特别是原分局承担的安全管理职责,有的要上移铁路局,有的需下放站段。
        五是专业管理面临考验。一方面大量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检查指导,全面掌控安全信息,是专业部门需解决的课题。
        ·§2  适应新体制安全管理的对策
        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克服新体制给安全管理带来的难点和挑战,需要在站段、专业管理和监督检查三个方面予以规范和加强。
        §2.1 加强站段安全管理
        §2.1.1  站段安全责任界定和落实。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基层站段作为执行层和落实层,安全管理的职责相对“狭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职责不明晰、标准不明确、量化不到位的情况。随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基层站段的管理职责发生了变化,所辖范围更广、管理幅度更大、安全管理要求更高,应该及时修订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一要界定党政工团组织的安全职责,明确各自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共同负责的局面;二要完善站段、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的安全职责,根据点多、线长、分散及性质的不同,从责、权、利上进行规范,理顺“三级管理”的关系,保证安全管理的“链条”不脱节、不混乱;三要修订岗位责任制,对各个岗位、各个工种的安全责任做到内容详细、标准明了、量化具体,落实更有针对性。要通过职责界定,层层传递安全压力,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从而更好地促进基层站段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1.2细化分解目标。路局直管站段后,不可能对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环节都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就需要基层站段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提出适合站段实际的安全管理思路和目标,在细化措施上做文章,在讲求实效上下功夫。一是安全阶段目标要“明”,要善于把上级的要求与站段的安全工作结合起来,认真拟订切合实际的安全工作阶段目标,使干部职工对干哪些事、怎么干清楚明了,形成上下齐心完成阶段安全目标的合力;二是安全工作重点要“清”,在接发列车、调车、道口、施工、危险品运输等工作中,要突出各自安全重点,专业管理人员、岗位人员都必须明确抓什么、如何抓,提高独立作战的能力,确保现场安全有序可控;三是季节性安全措施要“实”,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特点,研究制订针对性的安全对策,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四是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要“立”,对安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要未雨绸缪,做到预想在先、防范在前,制订必要的预案,以利有效防止和处置突发性事件。
        §2.1.3 站段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行为影响着安全管理的质量,决定着安全管理的成效。随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的推进,基层站段一些管理者对管理体制的变化、工作方式的转变显现出不适应的现象,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特别是随着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运用,干部的管理能力、职工的技术水平跟不上这种“快节律”。为尽快矫正这种现象,一要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干部转观念、学管理、钻业务,促进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要强化职工的业务培训,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能力,并选用典型事故案例组织职工进行剖析,从中汲取教训。二要加快人才流动,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把肯动脑、善管理、精业务的人才推到管理岗位,并对在管理岗位上工作起色不大、安全工作绩效不明显的及时予以调整,努力顺畅安全管理,杜绝安全管理中的“梗阻”。三要制定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安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惩分明的考核,激发全员搞好安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4 增强管理工作的超前性。随着直管站段新体制的确立,作为基层站段必须按照路局新的管理办法来组织安全生产,这既给基层站段的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也带来了新挑战。基层站段唯有适应这种变化,增强超前意识,才能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一要认真梳理制度办法,及时修订管理规则。特别要针对新设备的投入和作业方式的变化,站段作业标准的“修、订、补、废”,以及《站细》的修改、联控、互控措施的落实都必须要紧跟上去,切不可因等待、观望而影响安全工作。二要加大检查督促频率,认真整改安全隐患。随着路局管理跨度的扩大,上级专业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到各单位检查的频率相对要少,作为站段专业管理人员要及时补位,加大现场安全检查督促的力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三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努力做到精细管理,加强对现场安全工作的分类指导,认真总结推广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做到既“搭台唱戏”,又“补台堵漏”。
        §2.1.5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安全管理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过程是否受控。路局直管站段后,强化基层站段管理能力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管理过程能否受控,应急处理的能力是否有较大的提升。对此,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抓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要针对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管辖范围扩大的实际,畅通安全信息的渠道,及时收集整理反馈安全管理中方方面面的信息,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二抓安全关键点的掌握、调整、控制。安全管理在动态中进行,安全关键点也应随着安全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基层站段,应结合现场安全工作的实际,适时调整安全关键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认真控制,更好地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三抓救援工作的演练、学习、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救援人员开展业务学习,组织救援工作演练,做到“假戏真唱”,以利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四抓值班制度的落实。要根据站段点多线长的特点,要求值班干部恪尽职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安全问题,切实把好现场安全关。
        §2.2 加强专业安全管理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专业管理,发挥好专业部门管理作用,是实现安全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
        §2.2.1专业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在全路运输系统构建上下贯通、职责清晰、权责匹配、分层负责、全过程控制的运输专业管理机制,实现铁路局管理重心下移、站段管理权责强化、现场作业环节监控有力、考核评价体系严密完整,为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释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主要任务应是:有效实施铁道部、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把原铁路分局的专业管理职责上移到铁路局或下放到站段,通过职责分解和管理创新,明确界定铁路局与站段的专业管理界面和管理职责、铁路局运输专业部门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运输专业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2.2 铁路局专业部门的主要职责。铁路局专业部门是指运输、客运、货运、机务、车辆、工务、电务处。专业部门是铁路局实行运输专业管理的主管业务部门,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通过行使负责、指导、协调、参与职能,分系统对站段实施专业管理。负责,是专业部门实施规章制度管理、技术标准管理和设备设施质量管理,直接组织本系统开展运输生产和安全生产,并承担主要责任的重要职能;指导,是专业部门对本系统运输生产和安全生产过程实施专业指导、检查和监督的重要职能;协调,是专业部门沟通协调综合部门,解决本系统运输生产和安全生产问题的基本职能;参与,是专业部门对涉及本系统安全监察和计划、财务、建设、劳资、人事、物资、职工教育等业务工作,向相关综合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基本职能。
        §2.2.3 专业部门应建立的基本管理制度。根据运输安全生产对专业管理的需要,专业部门至少应建立以下10项基本管理制度:
        一是系统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根据路局年度运输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每年制定本系统年度运输安全工作目标、重点内容及保证措施,并按季组织检查、推进实施;上级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在本系统有实施计划。
        二是专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依据内部机构设置和管理分工,按照路局规定的部门管理职责,细化和明确本部门各科(室)、各岗位的专业安全管理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检查考核和奖惩激励、责任追究办法,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专业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细化制定本部门运输专业安全检查监督实施办法,建立“专业安全检查表”制度,明确检查监督的基本内容、检查程序、检查标准、检查方法和发现问题的跟踪处理程序,确保专业管理的触角伸到车间班组。积极推进先进检测、监控手段的应用,增强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