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正文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1月28日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侧重于研究食品安全认识与问题,缺少关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做好食品安全检测研究工作。本研究中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力度,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安全监管力度不足暴露出众多的问题。比如在河南等地出现的利用瘦肉精喂养生猪、温州地区的地沟油、染色馒头及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等,这些频繁出现的食品问题不断挑战着消费者的承受底线。现如今人们往往对食品产生不信任感,90%的民众觉得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行业问题,还对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中主要阐述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原因,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
        1、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主要原因在于监管不力,表现为三方面的原因。
        1.1经济呈现多样化发展
        现如今经济发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事前监管,这也是食品事前监管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虽说《食品安全法》给予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执法权限,但是食品监管中涉及到众多部门,部门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与此同时执法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不过关、执法意识不强的等问题[1]。实际中食品安全监管设备与资金不能按时到位,限制执法人员的监管手段,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监管的顺利进行[1]。
        1.2食品小作坊监管不严
        《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食品监管范围,但对一些特殊监管对象却没有涉及,相关法律法规上属于典型空白地带,比如在街头巷尾常见的流动摊贩、超市门口现卖摊位、无证小作坊等,这类食品经营方式有着明显的短周期、强流动、频活动及难于取证等特点,造成监管难度大,影响民众身心健康。
        1.3产生新产品与新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与新品种应运而生,地方食品监管主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费因素、设备技术及人员素质等。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食品监管部门反应迟钝,造成监管力度跟不上市场需求,对于市场中出现的新产品与新品种不能做出全面准确评估,也就谈不上判断其中存在的可能危害。综上所述,这些原因是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当然实际中还存在其他问题,这里笔者暂时不做讨论。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食品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除假冒食品外,食品中微生物、有害化学物质、非食用物质等有害物质往往以μg/kg、mg/kg和g/kg的微痕量浓度水平存在,且同一食品中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常用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如下:
        2.1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药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杀死病虫的同时,给人类的食品安全也留下了隐患。因此,确保食品的安全,首先就是要对食品上是否残留农药进行检测。作为农业大国,最近几年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新增了大量的提取技术,其中包括加热溶剂萃取、分离萃取和相关萃取剂萃取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农药残留检测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优化检测工序的同时还确保了检测工作的质量。这对我国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具有划时代意义[2]。
        2.2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兽药残留检测的目的基本与农药残留检测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某些家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这直接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有些黑心商贩为了加快家禽的生长速度、降低家禽的发病率、减少饲养所需要的成本,在日常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不同种类的激素。兽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家禽体内不可避免地有兽药残留,部分兽药被人体摄入,将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但是,与农药相比,兽药的化学组成成分更为复杂,检测难度也更大,所以在使用先机技术检测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法来精确检测出家禽体内是否有兽药残留。虽然我国此方面技术的运用没有达到国外运用的高度,但是也研制出使用方法简单、设备成本低和低投入的“试剂盒”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3天然毒素检测技术
        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天然毒素主要包括河豚毒素和黄曲霉毒素。对于河豚毒素的检测工作,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监测技术,部分可以检测出来,但如贝类毒素仍旧很难检测出来。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工作,过去常用的检测方法,不仅资金投入大、工序复杂,而且准确度也十分低。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开始广泛使用资金投入少、检测灵敏度高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来检测黄曲霉毒素。
        3、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措施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分别从人员建设、法律法规及建立可追朔体系展开论述。
        3.1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食品监管中对执法人员专业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执法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能力,执法手段、法律基础、责任意识与技术能力缺一不可,实际中监管部门要有意识的培养执法人员相关素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是很均衡,各地方食品监管执法能力高低不同,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食品监管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实际中有必要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与责任意识[3]。具体来说,监管部门可以定期举办培训、行业交流等方式提高人员执法意识;与此同时,食品主管部门结合地区情况整合基层执法资源,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控制履职考核,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效。
        3.2建立健全食品法律法规
        相比于其他行业,食品领域法律法规建设不是很到位,目前除了一部《食品安全法》外,缺少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主管部门出台法律与细则,各地方政府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食品行业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给民众建立食品安全的信心,保证食品安全。
        3.3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我国食品监管时间不是很长,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西方国家内部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强调种植、收割、生产、售卖到餐桌全环节监控,整个流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生产标准与与操作规范进行。我国引入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时间不是很长,但已经有成功的应用案例,有效解决食品跨地区全过程追溯问题[3]。就我国现状来说,可以首先在具备实力的大型企业中试行食品电子化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监管食品生产环节,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监管部门不但可以明白问题及产生原因,可以调整生产环节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最终有效解决问题。
        4、结论
        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食品行业因为生产、经营等产业链较长,中间存在较多的变数,整个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实际中只有完善制度才能保证执法有法可依。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严格控制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执法队伍,保证队伍的纯洁性与高效性,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水;解新周.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界.2016(08):12.
        [2]胡建国;朱根华;熊耀坤;陈云青;周立分;严志宏.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界.2016(08):10.
        [3]王涛;成桂红.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J].食品界.2016(08):92.
        [4]高歌.食品安全检测如何提高整体效果[J].食品安全导刊.2015(27):34.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