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正文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探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2月08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为例,在现有的质量规制政策下,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强制性公共规制难以有效地介入商品供应链的质量生产过程。对供应链生产过程的公共规制失灵,为被规制者以质量手段谋取利益最大化留下了充分的对策性空间。本文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入手,分析乳制品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探讨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之策。
    关键词:乳制品    产品质量安全     社会责任意识

前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对于内地乳业的影响尚未消退,内地再现皮革奶粉踪影,内地有不良商人竟将皮革废料的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再将产生出来的粉状物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皮革原料中含有二噁英、多氯联苯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在鞣制过程中还会添加一种叫重铬酸钾的物质,它会随之进入牛奶中,食用后可能导致关节疏松、肿大等症状,造成重金属铬中毒,严重的还会致癌。
    皋阳加奶粉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这些“问题奶粉”事件的爆发暴露出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有序推进,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现有状况下,如何提高乳制品质量,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既是一个严峻考验,又是一个能迅速腾飞的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向市场提供安全、绿色、营养的乳制品,让健康者称心满意。
    乳制品作为一种营养品,与消费者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乳制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乳制品质量安全包含两方面:一是保障卫生安全。乳制品中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和农药兽药残留量、致病性细菌和病毒等不准超过国家乳品标准规定的卫生指标,杜绝因食用乳制品引起中毒而对人体造成危害。二是保障营养安全。乳制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必须达到国家乳品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杜绝因食用乳制品引起营养不良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为了减少乳品质量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政府可以作为消费者足够能信任的第三方进入市场,通过认证、标识、市场准入和监测等不同的信息显示方法揭示质量安全信息。乳品安全管理绝不仅仅是乳品供应者或政府相关机构的职责,消费者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整个乳品安全管理过程的最终目标指向。消费者在乳品安全问题上所体现的态度和消费倾向会对政府和乳品生产企业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研究乳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供给以及消费者对乳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消费行为,对改善乳品质量安全的供给和需求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
    我国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入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入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即使在原料奶生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有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2.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
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也很小,在液体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3.1%,保鲜奶约占29.9%,酸奶约占17%。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国内乳品行业陷入全面危机
9月11日,三鹿问题奶粉导致数十名婴儿患肾结石的事件震惊全国。随着政府权威部门的介入和事件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被拖人这场严重的危机之中。现在人们谈的最多的莫属于这次“牛奶门事件”了,通过这个事件看到了某些商人为了利益而导致道德的缺失,网络上流传的“中国人的一天”从起床刷牙到晚上吃夜宵都遇到有毒食品或日常用品,或许有点夸张,或许有点来的比我们想的更可怕。
三鹿奶粉事件给广大奶牛饲养场和个体户带来全面危机,也许会发生大量杀毁奶牛事件。中国人买不到廉价的中国的乳制品,最终的损失还是广大消费者。

三、关于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乳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奶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有的单位和个人对乳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把保证乳品质量安全作为自己的天职;有的单位和个人对乳品质量安全必须进行生产全过程控制认识不足,缺乏奶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理念;还有的单位和个人对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缺乏持之以恒。  
    2、生产经营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奶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在奶业生产方面,我国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影响了牛奶质量的提高。这个问题,我在今年四月召开的“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上作过专题讲话。在乳品加工方面,我国乳品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现在我国乳品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属大型企业有石家庄三鹿、内蒙古伊利、上海光明、内蒙古蒙牛、黑龙江完达山和北京三元等8家,2003年全国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共有561个,占乳品企业的1/3,其余1000多家属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乳品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乳品企业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是先进的,但是其它企业,特别是有些小型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水平很低。乳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往往发生在这些小型企业上。  
3、有些企业自律性不强、诚信度较低。今年4月,中国奶业协会在雀巢公司的支持下,委托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中国居民奶品消费状况进行了入户调查,被调查者的总体年龄为18~60岁、在家里负责食品饮料购买、过去3个月里购买过液态奶和奶粉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的1500户城市居民。调查报告表明,有44%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奶品质量的承诺;45%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原料奶来源有很好的控制。由此看来,只有加强企业自律,杜绝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掺杂使假、盲目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做到货真价实,才能赢得消费者对乳品质量安全的信誉。  
4、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不利于实现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我国奶业法规不健全,至今尚未制定国家的乳业管理、生鲜原料奶管理、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和乳品市场管理等法规。奶业标准不完善,有的标准指标落后,难以适应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而且乳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认证能力不足、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提高乳制品质量质量安全的对策选择
1.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从生产和管理角度来归纳,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即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行业协会层面。这三个层面在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上都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从乳品生产的最终目的角度讲,还涉及到消费者层面,对于这个层面,是如何维护好自己的消费权益和增加科学饮奶知识问题。
2.加强乳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一些科学、健康的饮乳宣传活动,改善人们的饮乳方式和提高人们的辨别真伪能力。
3.加强乳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目前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有《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等。
4.完善乳品质量监测体系。我国乳品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乳品卫生质量差目前,我国缺乏科学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及配套监测技术。我国目前牛奶生产中80%是手工挤奶,日益增多的个体奶农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材料奶的体细胞、细菌指标、抗生素含量超标,同时,乳品企业监测设备陈旧、检测技术落后等也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因而消费者对乳品质量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乳品的销售和消费。

 


参考文献:
[1]韩丽华;乳粉在贮藏中的吸潮问题[J];商业研究;1981年03期
[2]李锦珑;奶粉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的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3]国家标准局,生鲜牛乳收购标准,1986-09-17(G136914-86)
[4]田银芳,王翌明.ELISA方法与国标法在检测鲜奶中沙门氏菌的比较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8,26(5):32-33.
[5]钱贵霞、郭晓川等.中国奶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03)[6]王新利,赵艳波.黑龙江省乳制品供应链发展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6,12:70-71.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循循善诱、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了我无尽的启迪。感谢所有老师悉心教导和帮助,我将努力为母校争光,为自己奋斗。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