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职工安全健康水平是一个企业经营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职工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病率仍处于世界前列,经济全球化需要我们正视职工安全健康管理问题,我国企业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企业职工安全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及2007年发生的56起重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从企业内部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分别提出了解决对策,并特别提出要加强员工安全与健康的相关法律设。并探讨了职业健康安全
(OHSMS)的重要性,认为在我国全面实施OHSMS,对于促进企业规范生产,增强企业健康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是遏制职业病高发和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职业病;健康安全管理;
一、绪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职业安全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认为,全球每年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事故就高达1.25亿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由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使重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正在形成职业病的高峰期,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虽然我国有庞大的工人群体,但职业伤害流行病学和预防在近年来才受到重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止昂贵的伤害的发生。Zhou等用计算潜在生产性减寿年数(22344)的方法研究伤害和几种主要疾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传染病和癌症)的生产力损失和花费,结果显示,伤害使每年的PPYLL为1.26亿年,比任一疾病组都高。估计每年由于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5亿美元,几乎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预算的4倍。上海自80年代后期起,事故死亡已成为第4大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和脑血管疾病。
二、我国企业职工安全健康的现状
自1993年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进入了安全生产事故的持续高发期。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130,491人、139,393人、137,070人、136,755人和127,089人,在“十五”期间,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在12万人以上。以我国近年来煤矿事故为例,2004年11月28日,陕西铜川矿务局
陈家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66名矿工遇难;2006年11月26日。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吕源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致32人死亡,28人受伤;山西在2006年11月5日至12日,已发生三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共造成91人遇难和失踪。我国煤产量占世界的1/3,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4/5,百万吨煤死亡率接近4,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俄罗斯的10余倍。2007年4月18日7肘45分,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一条新建生产线发生钢包脱落事件。造成32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较重。
这表明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持续高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一是伤亡事故总量很多,重大伤亡事故屡屡发生。以2007年为例,工矿企业共发生劳动者伤亡事故15,597起,死亡17,315人;二是职业危害和职业病依然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人。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居世界首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30多个行业。在今年的两会期间,43位工会界委员联名递交《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职业病 防治工作的建议》的提案,直陈我国职业病防治面临“潜在和累积的患病人数仍巨大,一些行业患病人数仍在发展,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大多不重视职业病的防治”的严峻形势。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情况根据卫生部统计,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2004年共报告各类职业11718例,较2003年的病例增加了14.5%,在总病例数中,尘肺病占77.7%,慢性职业中毒占10.2%,急性职业中毒占6.7%,其他各类职业病共占5.4%年全国各类职业病发病13218例,居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且发病和死亡者呈现年轻化、接尘工龄短趋势,急性中毒相对集中在乡镇企业。2007各类职业病人14821例,较2006年增加了12.1%,其中尘肺病占82.6%,慢性中毒占8.8%,急性中毒占4.0%。尘肺病新病例12248例,较2001年增加了16.6%,尘肺病累积病例581377名,其中仍存活患者442200例;急性职业中毒死亡112例,病死率19.0,较2006年增高了4.5%;慢性职业中毒共报告1300例,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5%,其中正己烷中毒例数是2006年的3.7倍,多发生于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尤其外资企业的病例是2001年的2.1倍。2008年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56起,涉及人数839人,死亡61人。2007年2月卫生部共收到重大职业中毒事故报告3起,涉及人数14人,死亡6人。
我国职业病的主要特点:一是职业病病例数逐年增加。2004年打破近10年来新病例逐步减少的趋势,2009年发病总例数仍较2008年有所增加。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慢性职业中毒成倍增长。传统职业病依然危害严重,职业病新病种不断出现,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职业病也日趋常见。二是重大职业中毒事故频频发生,影响大,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急性职业中毒影响较大,慢性职业危害后果具有远期性和潜在性,累积到一定程度或突发震动性事件发生时,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
三、我国企业职工安全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面从企业内部管理和主管部门来分析一下我国企业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要对全面的安全努力有个组织性的承诺,这个努力应当在最高管理层到所有组织成员之间共同协调,并反映在管理活动中。如果一家电子制造公司的老板在制造车间里不戴安全帽,就很难要求员工戴安全帽。安全与健康管理的问题需要高级管理层的衷心支持。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健康、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在相当程度上只重视经济效益、轻安全环保,对建立安全、健康与环境
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2)员工思想麻痹、疏忽大意.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如不按规定使用安全服和个人保护设备、乱扔原材料、以不安全的速度操作或工作等。
(3)随着竞争的加剧,员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两类的主要工作压力源: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工作进度、工作速度、工作保障、上下班路线.以及顾客或委托人的数量和性质。而对压力的反映又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忍受力、耐性、自尊、健康和锻炼、工作以及睡眠模式等。同时,家务、离婚等非工作问题引起的压力也增加了工作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对雇员和组织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工作压力对人的后果包括焦虑、沮丧、发怒以及各种身体后果.例如心血管疾病以及事故等,有关过劳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压力对组织的影响包括工作绩效数量与质量的降低、缺勤和流动增加,以及抱怨增加。
(4)许多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容易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如:设备防护不当;设备存在缺陷;危险的机器或设备操作程序;照明不当--刺眼或光线不足;通风不佳,空气污浊等。
(5)员工酗酒和工作场所吸烟现象很严重。酗酒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性行为为特征的。常常影响正常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形式,是由过度紧张引起的,并且反过来增强了过度紧张。这种紧张需要通过更多的饮酒来解决。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工作场所吸烟不仅有害于员工健康,还会导致保险金费用的增加更高的员工旷工率等严重问题,由此导致惊人的生产率损失。
(6)用人单位缺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措施
劳动者的健康监护和工作场所监测不落实,一些企业经营者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对职工的职业安全健康保护措施不力,工作场所条件和监测结果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进行生产经营。。
3.2 企业主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忽视了对外资企业职工安全健康的监管。像珠江三角洲一带普遍在区以下各镇设立劳动站,但又不属于市区劳动局的分支机构,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劳动站的人、财、物均为镇政府领导,主要是向企业收取各种费用,其职能决定了受理打工者投诉时,易偏袒用人单位。按我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港资、台资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但不少企业却做得很被动,甚至有的企业既不买工伤保险,出工伤事故后又不愿赔偿,而是把受害者打发出门。一旦发生事故,企业不愿上报,一般采取与受害入“私了”。主管部门为了不影响本地的招商引资,一般也不上报上级劳动监察部门,致使事故统计、监管难度加大。
(2)劳动仲裁失衡。
先仲裁后起诉这一立法规定,导致外来工诉讼成本增加,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据统计,普通工伤案件,伤残外来务工人员正常的诉讼时间长达1,070天。因为时间过长,大多数外来工人得放弃。更为重要的是,《劳动法》规定,将用人单位的代表作为仲裁委员会的成员,这种组织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仲裁的公正性。
(3)事故赔偿太轻。
如伤亡事故赔偿主要是依据国务院的《工伤保险条例》,通常事故死难者的抚恤金和一次性补助金累积大约为3万-5万元。过轻的赔偿,使雇主不愿进行安全投入,有的甚至将原有的安全防护装置拆除,认为由此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赔偿金更为节约。现在,国家新的法律已经注意到这一方面。
(4)工会制度尚不完善。
在国外,专职工会人员通常不是由资方直接供薪,而是通过税收立法,从税收中划出一项工会支付费,用于开展工会工作。正是工会的经济收入与企业无直接利益关系,工会职责也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和公正。在我国,企业工会由企业直接供薪,二者具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甚至只有极少数外资企业建有工会组织。英国工会(TUC)明确提出了有关健康和安全的“工会方法”,是指把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通过重新设计组织和工作体系是可以改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的。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这种做法。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严重滞后。
在项目引进和立项方面,没有执行新、改、扩建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的规定,大多数项目没有经过卫生部门进行必要的卫生审查就立项、施工和投产。
重大事故发生后,处罚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其他企业的警觉,造成同类职业安全健康事故频繁发生。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长期停留在“经验型”和“事后型”的基础上,难以有效地预防各类职业病事件的发生。
(6)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够。
劳动者缺乏健康维权意识,大批有职业病隐患的劳动者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差。
四、解决员工安全健康管理问题的对策
4.1 企业内部的对策
(1)领导重视是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关键。
各级领导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推动制度实施最有效的力量。在实践中,这种重视表现为领导亲自介入日常的安全活动,在公司会议和生产进度中优先考虑安全事务,给予公司安全官员以较高级别和地位,将安全培训纳入新雇员培训中。根据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对新员工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大有好处,因为在新员工工作的头几个月内事故最容易发生。另外,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需要入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没有领导的支持,就可能是纸上谈兵。
(2)切实搞好
工作,预防事故的发生。
是搞好安全工作、预防事故发生必不可少的保证。
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必须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新入厂人员的三级
,转岗、复工人员的再教育,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的岗位操作及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对各级领导及安全管理人的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复审,对全体员工的普及性
等。我们还必须不断深化
工作。分析事故和
中人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引起事故的原因很多,其中有设备因素、环境因素、规章制度因素、仁德因素等。而心理因素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内外一些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业企业事故中,70%-80%是由于人的操作行为发出错误或违章操作引起的。可见,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重要地位。为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研究操作人员在作业时的心理状态,这是现代安全管理区别于以往管理的重要部分。消除员工不安全心理因素也是
工作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