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评价>> 评价基础知识>>正文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编制及使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7日

  2.3.2.3 事后评价(后馈评价)。对系统过去状态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系统以往事故资料的分析,评价系统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寻求改进安全状况的对策。我国电力企业多年开展的事故调查统计分析,发供电设备可靠性统计分析可视为事后评价,对安全生产也起了重要作用。

  2.3.2.4 跟踪评价。系统投入运行后跟踪调查评价。系统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性调查分析评价,主要是为今后的管理及再建系统服务。

  2.3.3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2.3.3.1 定性评价。对系统危险性进行全面分析辨识,对各种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分级”,“量化”表示严重程度,定性评价不能确定系统的事故概率,但运用广泛。常用“量化”的方法有:

  a.逐项赋值评分法,简称评分法。这种方法首先根据评价对象和目的,按照系统的组成进行分解,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评价项目,然后根据这些项目涉及的危险因素的重要程度,逐项赋以相应的分值。具体做法上一般先确定一个总分,再逐项根据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系数。权重系数往往是通过专家讨论来确定的,这就需要依靠专家群体的知识和经验,使权重系数的分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同。为了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采用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些方法,如特尔菲(Delphi)法、功能系数评价法等。

  b.单项加权计分法。这种计分法是将评价项目的实际检查结果,根据事先的规定的条件评为若干个等级,然后再确定每个等级的权重系数,最后求得总分值。

  c.指数法。即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创的方法。它根据化学工厂反映物质及其混合物对燃烧或爆炸的敏感性制定“物质系数”(1~2),再用工艺过程危险系数、特殊工艺系数(0%~200%)等进行调整,得出火灾爆炸指数,根据火灾爆炸指数把化学工厂的危险性分成6个等级,级别的界定仍然是由专家群体约定的,再分别采取对应级别的安全措施防止火灾爆炸事故。

  2.3.3.2 定量评价。用精确数学方法求得系统的事故概率,将事故概率与一定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以评价系统的安全水平。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可靠性分析、事故性分析、事件性分析等。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拉斯姆逊教授为首的70位专家花了1年的时间,耗资300万美元,对商用核电站进行安全性评价,就属于定量评价。显然,用这种计算事故概率的方法来评价发供电企业是不可取的。

  2.3.3.3 模糊评价。模糊数学是用精确数学处理模糊问题。模糊评价对于多个子系统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利用模糊矩阵运算的科学方法。模糊评价仍属定性评价的范畴。仍然需要依靠人脑处理模糊概念的能力,依靠专家群体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安全性评价涉及许多模糊概念的处于是,因此深入研究模糊数学在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是值得重视的。目前从一些文章中看到,电力企业已有人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3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3.1 《评价》的内容

  目前已经出版的《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均分为三大部分,即设备系统部分、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部分、安全管理部分。根据火电厂、水电厂和供电企业的特点,各部分内容有所不同。从防止电力生产特大、重大、恶性和频发性事故、人身伤亡事出发,评价一个单位的“安全基础”,以反映上述事故的危险因素为主。考虑以下八个方面的评价因素: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2)生产工具、机具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4)生产设备、工机具管理水平;

  (5)安全生产主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6)人员技术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8)重大自然灾害抗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

  在选择上述评价因素时,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的、重要的不能遗漏;

  (2)以直接反映安全基础的因素为主;

  (3)以对事故发生影响大的因素为主;

  (4)一般关联因素,若无特殊需要不予列入。

  3.2 评价的对象是运行中的系统,是发供电企业现存的处在变化中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不论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形成的,只要查评时仍然存在就要列入评价范围,而对于此前发生过的事故即使是特、重大事故只要隐患已经消除,都不再评价。

  3.2.2 评价的内容包括人身、设备、环境和安全管理几个方面。与国外一些评价体系多偏重于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比较,我们的“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不仅包括人身,还包括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这样更能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符合电力工业的特点,因为电力设备的安全状况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整个社会。

  3.2.3 评价的目的是预防重特大、人身、恶性频发性事故。安全生产包罗万象,必须突出重点。特大、重大恶性频发事故和人身事故控制住了,就基本上稳定了安全生产的局面,为全面控制事故创造了条件。

  3.2.4 评价的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而不是事故概率。事故概率的求取,需要应用事故性分析、事件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定量分析和评价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些特别危险的系统或科学研究可能有意义,而从生产企业的实际出发,安全性评价没有必要去求取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只要能起事故预测预防的作用,为企业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和依据就可以了。

  3.2.5 评价的形式是企业自我查评和专家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发代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必须发动群众,认真开展自查,这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需要,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需要,也是专家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专家只有在被评价单位认真自查的基础上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其安全基础的真实情况。实践也证明,由于专业水平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只有企业自我查评而不请专家评价,效果也不佳。因此企业自我查评与专家评价都必不可少。

  3.2.6 评价的方法是综合评价。属于安全性评价范围,用评分法进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相结合,不划分星级或安全等级,而用相对得分率(安全基础指数)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性)。

  相对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

  相对得分率比实际得分更易为人们理解,而且使专业之间和专业内各部分(子系统)之间的评价结果在数量上有了可比性。“相对得分率”高说明该评价项目相对危险因素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安全基础比较牢固。相反则表明安全基础比较薄弱。这样评价的结果既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又有“相对得分率”量的概念,就一览无遗比较清楚了。

  3.2.7 评价是一项安全系统工程,要形成企业自查、整改、专家评价、再整改、复查、巩固、新一轮评价等不同环节组成的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这是一种安全机制的创新,一种安全管理的创新。企业自觉定期开展安全性评价,必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

  3.3 《评价》的作用

  3.3.1 通过对一个企业全面的安全性评价诊断,发现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起到了预知事故的作用,使各级领导对安全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生产决策提供了依据。

  3.3.2 通过评价和认真整改,有利于推动各项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的落实,有利用企业夯实安全基础,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3.3.3 通过安全性评价使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无标准化、科学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3.4 开展安全性评价有利于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促进企业达标创一流工作深入开展。

  3.3.5 安全性评价对干部职工是一次深入的 和业务培训。评价是熟悉设备系统、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好形式,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业务水平。有的单位称,通过安全性评价“开展了一次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 ”。

  3.4 《评价》与几项工作的关系

  3.4.1 与事故调查、统计分析的区别和关系

  电力系统从五十年代初就制定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对电力生产企业发生的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认定和统计,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事故资料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反事故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仍要坚持做好。但它是事故后的管理,注重的是结果。而安全性评价的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辨识和评价现存的危险因素,找出企业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超前预防控制事故的能力。是预防型的管理,注重的是过程。事故调查统计分析还为安全性评价提供大量故障信息。两者作用是不同的。

  3.4.2 与安全大检查的区别和联系

  安全大检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机动性大,根据安全形势,季节特点、领导意图等因素在形式内容上经常变化。用安全大检查的方法对企业安全基础进行全面评价是不可能的。安全性评价内容全面、规范而且还要“量化”,安全性评价是在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过来的,两者功能不同不能互相替代但可以结合起来进行。

  3.4.3 与可靠性统计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可靠性统计分析是对设备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的定量评价,可以衡量和比较某些发供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全国大量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对宏观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揭示企业事故发生的规律,而安全性评价恰恰要解决这个问题。安全性评价范围广,重点是现存的隐患即危险因素,与可靠性管理作用不同。安全性评价与可靠性分析是互相渗透的,其方法可以互相利用。

  3.4.4 成达标创一流工作的关系

  达标创一流是对企业安全经济文明生产整体水平的考核,深入开展达标创一流工作,对提高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有很好的作用。但达标创一流不是对安全基础的全面评价,不能发现一个企业的危险隐患,“不要以为企业达标,安全就有了可靠保障”。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是对企业达标创一流工作的深化,无论在达标创一流工作过程中还是实现之后,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4.5 与危险点分析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理论上都是源于“风险评估”,都是预防控制事故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但作用不同,防范事故的重点不同,应用的时间、地点和范围不同。应该同时开展,用安全性评价方法在宏观上对一个企业进行查评,夯实安全基础;用危险点分析方法在微观上对作业现场进行预控,防止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安全性评价与上述的几项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重复不抵触,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不能互相替代,应结合开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