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能量转移论与其他事故致因理论相比较的优点:一是把各种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以对能量源及能量输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
能量转移论缺点:由于机械能是工业伤害的主要能量形式,按能量转移论对事故的统计分类虽有理论优势,但实际应用上存在困难。
5事故致因理论得到的基本结论
1)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然而又有其必然的统计规律性;
2)由于产生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所以不能把事故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两字;
3)事故致因理论是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
4)人和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而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还应该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
5)人、物、环境都受管理因素支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不科学和领导失误才是间接的本质原因。预防事故归根结底应从改进管理做起。
6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发生事故?
1)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事故的发生是人和物两大系列轨迹交叉的结果。因此,防止发生事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中断,使两者不能交叉。具体讲,如果排除了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隐患,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切除了物的系列连锁;如果加强了对人的
和技能训练,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心理和操作上控制住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就切断了人的系列连锁。这样,人和物两系列轨迹则不会相交,伤害事故就可以得到避免。
2)为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把落脚点放在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上。
3)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进本质安全技术。
4)人、物、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但却是本质的原因。对人和物的控制、对环境的改善归根结底都有赖于管理;关于人和物的事故防止措施归根结底都是管理方面的措施。必须极大地关注管理的改进,大力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7安全管理的事故偶然损失原则,指的是不管事故是否造成了实际的伤害或损失,为了防止事故伤害或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该原则依据的是事故损失偶然性。试述事故偶然性的含义。
答案要点:(1)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2)美国学者海因里希(Heinrich)调查指出:对于跌倒这样的事故,如果反复发生,则存在这样的后果:在330次跌倒中,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1:29:300法则。该法则就是事故偶然性的证明。
9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发展的3个阶段: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
<1>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即在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根据事故法则的比例关系绘制成三角形图,称事故三角形。
启示:事故法则告诉我们,要消除1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微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的不好,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发生。
但上述不适合煤炭行业,对于采煤工作面发生的顶板事故,事故法则为: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
对于煤矿事故,事故法则为:死亡:重伤:轻伤=1:10:300
<2>事故的预防3E原则
1、安全技术原则:消除潜在危险原则,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闭锁原则,能量屏原则,距离保护原则,个体保护原则,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2、安全管理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效果性原则,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原则,责任制原则
3、
原则:包括:安全态度教育原则,安全知识教育原则,安全技能教育原则
第三节 事故统计分析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 是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它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探索伤亡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的过程。
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
①进行企业外的对比分析.依据伤亡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本行业平均指标之间的对比.
②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③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一、事故统计方法:主要有柱状图,趋势图,管理图,扇形图,玫瑰图和分布图等.
1、柱状图
绘制排列图时,把统计指标数值的最大因素排列在柱状图的最左端,然后按统计指标数值的大小依次向右排列并以折线表示累计百分比。以排列图为基础的ABC管理法,按累计百分比把所有因素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为0—80%,B为80—90%,C为90—100%。
2、趋势图
趋势图是折线图,适合表现事故发生和时间的关系
3、管理图
伤亡事故管理图是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中,为及时掌握事故发生
情况经常使用的统计图表。在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时,把作为年度安全目标的伤亡事故指标逐月分解。往往以伤亡事故次数作为安全管理的目标值。绘制管理(控制)图时,以月份为横坐标,事故次数为纵坐标,用实线画出控制目标线,用虚线画出控制上限和下限。
二、事故统计指标:伤亡事故频率和事故严重率
伤亡事故频率统计指标:千人死亡率
千人重伤率
伤害频率(千人负伤率)
事故严重率统计指标:伤害严重率
伤害平均严重率
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
国家规定死亡或永久性伤害的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
我国事故统计的分类项目除事故类别、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还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三、事故统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在统计分析时为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设法增加样本容量,如:延长观测期间,扩大统计范围
四、衡量企业安全程度的指标:事故发生率和无事故时间
无事故时间:两次事故之间的间隔时间。
第三章 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定义: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
系统安全分析的主要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直接能够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于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调查和分析控制措施及实现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
5)调查和分析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的后果;
6)调查和分析一旦危险因素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应当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当危险性较低时选用)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开发研制初期)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主要分析机械、电气系统)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HOA)(分析化工工艺过程或单一故障引起的事故)
事件树分析(ETA)(适用于多因素引起的事故)
事故树分析(FTA) (适用于多因素引起的事故)
因果分析(CCA)
管理疏忽和风险树(MORT)
选择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 分析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辨识危险源)
2) 资料的影响
3) 系统的特点
4) 系统的危险性
第一节 安全检查和安全检查表
一、安全检查
(1) 作用:安全检查是运用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2) 安全检查的性质分:普遍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
(3) 安全检查的内容: 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①查思想
②查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是否将”五同时”的要求落到实处;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与安全卫生措施是否执行”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③查隐患
④查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
二、安全检查表
(1)安全检查表:根据有关安全规范、标准、制度及系统分析的结果,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依据检查项目把不安全因素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制成表,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要查明的所有能导致工伤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
安全检查表的种类:审查设计用、厂级用、车间用、工段岗位用、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制定安全检查表,并依据此表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核心是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和实施。
(3)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
①有关规程,规定和标准
②本单位的经验
③国内外事故案例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