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工伤保险>> 案例分析>>正文

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后工伤保险如何保障?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0月18日

  【案例分析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有一些企业职工“援外出国”。改革开放后,主要是“劳务输出”,其中多数为出国承包工程建设。我们所说的“出国工伤”,主要是指成建制出国承包工程的职工发生工伤或意外事故伤亡,不包括个人出国就业或者办企业,这种情况要加人所在国的工伤保险。出国承包工程的职工,劳动关系在国内企业单位,他们在国外不幸发生工伤或意外事故,多数由我们企业自己处理,实行我国工伤保险,有少数由外国当局处理,外方给予赔偿。外方赔偿适用当地法律,一次性结清我方有关人员待遇,赔偿要么非常可观,一般比国内工伤待遇高出几倍、几十倍,要么非常少,情况很难与国内工伤保险相对照。当赔偿很高的时候,许多单位就把外方赔偿占为公有,按国内工伤待遇(实际上还要高)处理;而赔偿很少或者没有赔偿时,单位拒绝按国内工伤标准赔偿补足其差额部分。

  木案一审和劳动仲裁结果,所依照的法律都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二条,这一条是专门针对外派劳务人员。

  第四十二条规定,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的国家法律应该参加保险的,参加当地的工伤保险,国内的工伤保险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国内的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对于两国之间的标准和法律有差异应该如何处理对待的问题,法律没有规定。如果法律规定,按照当地法律不享受工伤待遇的,按本国法(或不按本国法)进行处理,那就完善了。毕竟,劳动部1992年16号文对于司法部门仅是参照,而并非依据,只有根据立法精神来做理解和判断。倘若《工伤保险条例》再完善一些,那么当事人、法院和所在的单位处理起案件来就好办多了,避免诉累。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派的劳务人员会越来越多,避免不了的伤亡事故也会逐步的增多,两国法律的规定又不尽相同。为了应对更为复杂的案情。希望立法部门能尽快完善涉外劳务关系的法律条款。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四十二条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的国家法律应该参加保险的,参加当地的工伤保险。国内的工伤保险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国内的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

  青岛市劳动局:

  你局青劳险[1992]117号《关于对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发生伤残、死亡事故的善后处理问题,同意你们的意见,即参照《国务院关于驻外、援外人员在国外牺牲、病故善后工作的暂行规定》(国发[1981]147号)文件的原则处理。具体意见如下:

  一、外派劳务人员伤残或死亡属于外国有关方面造成的,外派单位应积极索赔,不应为外方承担伤害赔偿责任。外方付给的赔偿金,原则上应归当事人或其家属所有。但单位已垫付的诉讼费(包括索赔支出的费用)、医疗费、护理费、治疗期间工资以及事故善后处理等费用,应从国外赔偿金中扣还。

  二、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发生伤、亡后,应按照因工伤亡对待。国外赔偿金与国内工伤保险待遇相重复的费用可酌情扣发。但国外赔偿金中的精神损失赔偿不作为重复待遇计算。

  三、国外没有赔偿金的,按国内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所在单位应给予适当照顾。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