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工伤保险>> 工伤鉴定>>正文

工伤认定应注意的问题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12日

对伤亡职工作出的因工或非因工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之一。从目前的情况看,劳动行政部门在作出职工因工或因工伤亡认定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特别注意法律适用的准确性、事实依据的有效性和行为程序的规范性,否则,将直接影响劳动行政部门正确行使职权,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十分被动。

一、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一是具体行政行为必须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所谓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是指既要明确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名称,又要明确适用该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条款。否则,在发生行政争议时,人民法院将作出撤销该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二是要全面、准确地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一般地讲,由于因工与非因工伤亡的定性不同,所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确定为因工伤亡时,通常可以直接适用某法律(或法规或规章)的某条某款;确定为非因工伤亡时,情况复杂一点,可能要适用某法律(或法规或规章)的若干条款,往往就要采用穷举法。比如,现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第八条列举了10项可以认定为工伤(亡)的情形,如果职工伤亡的情况符合10项中一项,即可确定为因工伤亡。第九条列举了6项不能确定为因工伤亡的情形,如果职工伤亡的情况符合6项中一项即不能认定为因工伤亡。但是非因工伤亡,常常可能既不符合第九条所列各项情形,也不符合第八条所列各项情形。伤亡职工不属于第九条所列各项情形时,就要与第八条有关列项一一进行对照;经过确认不属于因工伤亡时,在决定中应当列出所适用的所有款项。三是注意法规文件的效力等级。对因工与非因工的认定,国家、省、市都有规定。法规文件效力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一般规范性文件。作出因工或非因工认定结论时,要尽量适用效力等级高的法规文件。

二、关于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问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一定要真实、充分。事实证据通常由下列形式来体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目前,一些单位在收集证据时容易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常常只凭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证据或处理意见,没有深入现场调查,对关键性证据未进一步核实、收集。这就会由于种种原因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充分性,影响证据的可信度,从而降低证据法律效力。二是在调查取证时,对有关人员的调查笔录,有时忽略了经调查当事人过目、签字认可的环节。有的询问笔录特别关键,但没有被询问人的签字认可,这种证据基本上无法律效力,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信。如果已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后,再去收集证据则为时已晚了。三是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常常只注意调查与之有共同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容易忽视对不同利害关系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的调查。如果企业提供的证人完全是与企业一方有明显的共同利害关系,这种证人证言的可信度也很低,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采信的可能性也不大。

三、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问题。一是对申请人请求认定工伤(亡)的申请,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处理,经过确认作出明确的答复。不予答复或故意推诿、拖延都将引起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诉讼中都将对该行政部门不利。二是向劳动行政部门请求认定工伤(亡)的申请人,可以是企业、企业主管部门,也可以是职工本人或其亲属。在正常情况下,职工本人或其亲属应首先向企业申请,但如果企业拒不向其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申报的,职工本人或其亲属有权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亡)认定的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三是要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无论是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提出的报告或申请,还是由职工本人或其亲属提出的申请,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因工或非因工伤亡决定,都应当在局面通知企业主管部门的同时,依法告知企业以及职工或其亲属,这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一项重要程序。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违法,行政复议部门、人民法院亦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