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交通法规。造成自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骑行人违反交通规则。包括在快车道上骑行、逆行、骑快车、转变猛拐、刹车不灵,骑车带人、雨天骑行打伞及载物不当等所造成的。为此应加强对自行车的管理工作和建立必要的有关自行车交通法规。在加强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对违犯交通法规的骑行人应予以经济制裁,对造成严重行车事故的骑行人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或给予行政处分。
在我国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占有很大比例,发动各单位的行政、工会组织加强对骑行者的宣传教育和督促管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 自行车交通的安全措施。为了交通安全和畅通,如能把汽车、自行车完全分离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由于道路条件和土地利用条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很难做到,为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
① 自行车与机动车完全分流。自行车与机动车完全分流的形式就是自行车行驶的道路与机动车行驶的道路,各自自成体系互不干挠(如三块板)。在交叉处,可建立自行车简单主体交叉;现状不易改建的可采用信号类控制。这种分流形式可避免行车事故,效果较好。但对我国大、中城市的现状道路,全部采用这种形式有较大的困难。但对新建或大规模改建的城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② 部分的分流形式。在没有条件实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完全分流的情况下,可考虑先让一部分道路实行完全分离,另一部分在一块板的道路上混行。如遇三块板交叉,则可将自行车道接到三块板断面两侧慢车道上。与其他机动车道交叉时,有条件的可作下穿式简单主体交叉,无条件的则可实行信号灯控制。
③ 单向分流形式。在城市中心区,如果道路的密度大而且较均匀的成方格网道路系统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自行车车流与机动车车流均为单向交通形式,即按不同行驶方向(相反方向)组合在同断面中。这种形式,由于自行车与机动车行驶的方向不同,又各占一侧,避免了彼此的冲突,较之一般混行交通安全效果好。
④ 物理分隔。我国城市中自行车交通量很大,而且道路常常是一块板的形式。为使自行车与机动车分开,可在道路上用路面交通标示和交通标志或用水泥墩把道路分出一部分为自行车道。这种物理分隔形式对交通安全也是不可少的。
⑤ 坡道限制。自行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速度自然增加很快,这是十分危险的一种情况,特别是在混合交通中。为此,对自行车车道的纵坡应有一定的限制。自行车车道的纵坡最好不要超过5%。
⑤ 坡道限制。自行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速度自然增加很快,这是十分危险的一种情况,特别是在混合交通中。为此,对自行车车道的纵坡应有一定的限制。自行车车道的纵坡最好不要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