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常识>> 特殊人群>> 幼儿安全>>正文

孩子意外事故并不意外

作者:万 钫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30日

  车祸、溺水、中毒、坠落……转眼间夺去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生命,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意外”伤害落下了终身残疾。

  “意外事故”难道都是不可预料、无法防范的飞来横祸吗?西方学者约翰·戈登通过对“意外事故”的调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意外的发生并不完全是偶然的,只有极少数“意外”是真正的意外,而绝大多数所谓“意外”,都可以找出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约翰-戈登认为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有三,即人的因素(年龄、反应快慢、认知能力、处事态度等)、环境因素(“意外”发生时的气候、季节、道路等状况)和动因(导致意外发生的物体,如刀刃、水火、毒物、玻璃等)。就儿童而言,幼稚的思维、稚嫩的机体、冲动的行为和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成为“意外事故”的高发群体。防范意外事故,要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中找出不安全的因素,加以防范。

  汽车亮着前灯。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会想:汽车伯伯有好大的眼睛啊,如果小朋友过马路,汽车伯伯一定会停下来,让小朋友先过。

  一个小朋友失足落水。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会想:鸭妈妈、长颈鹿、大象都会把小朋友救上来。因为鸭妈妈会浮水,长颈鹿有长脖子,大象有长鼻子,小朋友抱住它就上来了。

  环境中潜在的危险,用孩子天真的目光,是难以发现的。

  缺乏生活经验,是另一种潜在的。小朋友吃西瓜,边吃边说笑,不小心西瓜籽成了气管异物;妈妈放在厨房里的生虾米,不知什么时候跑到宝宝的小口袋里去了,宝宝的嘴在嚼,虾须子露在嘴外边。西瓜、虾米,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构成了威胁。

  所以,作为家长,为了孩子岁岁平安,除了要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摸,什么不能摸;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等等。“生存知识”这一课绝不可少,提高孩子对危险的预见性和自我保护技能,不仅可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生命质量。

  还要看到,在“意外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中,家长的心态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缺乏预见和遇事不冷静,都是安全的隐患。妈妈到家,随手就把包扔在沙发上,宝宝从中翻出“糖豆豆”吃了,结果药物中毒。如果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包放在固定的、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这次药物中毒就不会发生了。

  “从前也这样,怎么这次……”“一不留神”“没想到哇”,当事故发生后,从妈妈痛悔的话中,应该引以为戒的是:“危险存在毫末,防患在于未然”,容不得半点疏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万 钫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