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常识>> 特殊人群>> 幼儿安全>>正文

如何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探究氛围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30日

最近一直学习有关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书籍,对“如何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探究氛围”颇有感触。《纲要》科学领域在内容与要求中指出“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刘占兰老师在《<纲要>解读》中指出,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教师要做到:允许幼儿出错;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给予幼儿激励性的评价等等。结合文章我对自己的工作也进行了反思。
        一、结合“蚯蚓再生”的事件,思考“允许幼儿出错”的深层含义。
        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他们在探究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合乎成人逻辑的想法和做法,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是合乎自身逻辑的。面对儿童的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应表现出接纳、包容的态度。不要急于直接否定、矫正孩子的错误。应学会等待幼儿,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教师应保持必要的沉默,学会倾听、接纳和听取幼儿的解释,应尽量让自然结果的反馈,让客观事实调整幼儿的认识。
        例如:“蚯蚓再生”的案例。
        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发现花坛里有一条受伤的蚯蚓。它的身子断成了三截。孩子们边看边问我:“老师,蚯蚓会死吗?”我说:“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如果它断成两截,放回土中后,过几天长成两条完整的蚯蚓……”不等我说完,中中抢着说:“奥,知道了。要是断成三截,就能长成三条蚯蚓来。”“对,对!”他的话引来了孩子们的一致赞同。面对孩子们的错误认识,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于是,我说:“我真想亲眼看着小蚯蚓长好。”在我的启发下,强强说:“把小蚯蚓养起来,放到自然角中就能看到了。”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找来透明的瓶子,里面装上泥土,给小蚯蚓安了一个临时的“家”。以后的几天,孩子们都密切观察蚯蚓的变化。孩子们发现有头和有尾的蚯蚓身体渐渐长好了,而中间的一段却没有任何变化。孩子们为自己的新发现兴奋不已。他们将自己的新认识告诉我:“蚯蚓再生必须有头和尾,只有中间一段是不能再生和存活的。”小蚯蚓长好了,我们一起将它们送回了花坛里。
          通过这件事,我更充分地认识到,教师直接肯定、纠正孩子的对错和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将会使他们觉得“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从而造成对教师的依赖和迎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学会等待幼儿,让幼儿在错误中学习,才能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经验,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二、结合“万花筒的秘密”的案例,反思“寻求幼儿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的意义。
        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着,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世界。这正是加以积极引导并进行科学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当幼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时,当他们的行为表现看来有点破坏性时,教师不要给予批评或制止,更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以道德上的消极定论,要耐心的观察和倾听、真诚询问和了解,以寻求幼儿真是的动机和意图。例如:“万花筒的秘密”案例
        科学区活动时,我发现毛毛正起劲的拆着崭新的万花筒。于是,疑惑的问道:“毛毛,万花筒怎么变样了?”毛毛回答:“万花筒里有好多漂亮的花,它们是从哪来的?”我明白了,孩子拆万花筒是想知道万花筒里的图案是怎样产生的。拉过毛毛的手,我说:“这个问题太有趣了,我们来一起弄清楚吧!”
        我将万花筒的镜片用透明胶粘好,放在碎纸片的前面。用鼓励的语气对他说:“将连在一起的镜片慢慢的打开或关上,看看怎样照出更多的碎纸片?毛毛,来试一试!你就会发现万花筒的秘密了!”毛毛很感兴趣的将镜片反复打开、合拢。渐渐的发现了:“小镜片围在一起时照出的碎纸片最多,转动围在一起的镜片会看到无数的小花。”我们始终一起游戏,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
        发现了万花筒的秘密,我对毛毛提出了新的问题:“你能把玩具重新拼好吗?”他用力地点点头,开始了对拆散的玩具重新组装的探索活动。
        分析与反思:
        毛毛今年6岁,是一名思维活跃、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学、好问,求知欲望强的心理特点,常常喜欢拆卸玩具探个究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的将毛毛“拆万花筒”界定为破坏行为,应在了解原因后,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育策略:
        1、满足幼儿需求,使幼儿乐于进行探索活动。
        教师始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支持毛毛的探索活动,并运用耐心倾听、细心观察、真诚询问等方法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巧妙地借助问题“万花筒怎么变样了?”来寻求孩子的真实意图,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了解孩子的需求时,又用激励性的语言:“这个问题太有趣了,我们来一起弄清楚吧!”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2、让幼儿在亲历和感受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孩子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一直牢记做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不断地给予孩子在精神上、材料上适时的引导。不急于直接告诉毛毛答案,更没有一味的放手让孩子去盲目探索。通过语言的点拨和材料的支持引导孩子发现“万花筒成像的原因”,解决自己的困惑,使其探索行为更有意义。
        3、借助挑战性问题,激发幼儿责任感。
        教师借助挑战性问题“你能把玩具重新拼好吗?”指导毛毛在探索后将拆散的万花筒重新组装好,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责任感。
        感受:
        幼儿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世界。当他们的行为看来有破坏性的时侯,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和制止,更不要轻易给以消极定论。我们要用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眼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其真实动机和意图。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随时随地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突出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会产生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只要留心,我们还会发现,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是与自然环境有关:“天为什么是蓝的?” “春天哪来的那么多白毛毛?”“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幼儿的这些问题和疑问,都是幼儿学习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的不断推动。
             作为教师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们提问的重视、赞赏和鼓励。当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时, 无论你是不是很忙,知不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责或回避、岔开他们的问题。孩子们所提的问题,有时教师也不知道答案,有时知道答案又不知如何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话来回答。这时,我们怕在孩子面前丢面子,会斥责或回避。屡次得到消极的反馈后,幼儿会感到老师不喜欢他提问,幼儿的问题会逐渐减少,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兴趣也会减少。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使孩子们感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
        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只有做到以上方面才能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教师才能成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幼儿一起畅游在科学海洋,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和平九幼   卢瑞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