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汽车库、修车库
室内疏散楼梯采用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超过32m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采用防烟楼梯间。
(4)人防工程
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采用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采用封闭楼梯间。
2.疏散楼梯的平面布置
针对不同形式疏散楼梯,主要对平面布置中疏散门选型、墙体材质、首层布局、内部装修等进行检查。具体检查要求为:
(1)封闭楼梯间
①楼梯间靠外墙布置,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首层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时,需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②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楼梯间墙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
③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④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
(2)防烟楼梯间
①楼梯间的首层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时,需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②防烟楼梯间需设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小于6.0㎡,居住建筑不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小于10.0㎡,居住面积不小于6.0㎡。
③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楼梯间墙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
④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⑤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对剪刀楼梯间检查时,除满足上述防烟楼梯间的相关要求外,还需检查:
剪刀楼梯间的梯段之间是否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共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0m2;对于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得小于12.0m2,且短边不得小于2.4m。
(3)室外楼梯
①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②在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为乙级防火门,且不正对楼梯阶段设置。
③楼梯段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m。
④疏散楼梯不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如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超过22㎝时可作疏散楼梯使用;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小于15㎝。
3.疏散楼梯的净宽度
疏散楼梯的宽度是指梯段一侧的扶手中心线到墙面或梯段另一侧的扶手中心线到墙面之间最小水平距离。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的不同,具体检查要求为:
(1)一般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10m;高层医疗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30m;其他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20m。
(2)住宅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10m;当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18m且疏散楼梯一边设置栏杆时,其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0m。
(3)厂房、汽车库、修车库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小于1.10m。
(4)人防工程中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小于1.4m;医院不小于1.3m,其他建筑不小于1.1m。
4.疏散楼梯的安全性
疏散楼梯间内不得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存室、垃圾道;不得设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严禁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得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不得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天然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需检查是否采用金属管道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二、检查方法
通过查阅消防设计文件、建筑平面图、剖面图,了解建筑类别、疏散楼梯形式、在每层的位置后开展现场检查。主要进行以下操作:
1.沿楼梯全程检查安全性和畅通性。需要注意的是,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得改变,必须上下直通;当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需检查是否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设有明显提示标志。
2.在设计人数最多的楼层,选择疏散楼梯扶手与楼梯隔墙之间相对较窄处测量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并核查与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每部楼梯的测量点不少于5个,宽度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5%。
3.测量前室(合用前室)使用面积、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5%。
4.测量楼梯间(前室)疏散门的宽度,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值的5%,并核查防火门产品与市场准入文件、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
第四节 避难疏散设施
避难疏散设施是火灾时供人员逃避火灾威胁的安全场所,主要包括避难层、避难间和下沉式广场等。
一、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在火灾时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综合楼等公共建筑需要设避难层。常见避难层的类型有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封闭式三种。防火检查中,通过对避难层设置的数量、可供避难的面积、疏散楼梯和消防设施的设置等进行检查,核实避难层的设置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一)检查内容
1.避难层设置数量
避难层的设置,保证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45m。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2.可供避难的面积
避难层的净面积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3.避难层的疏散楼梯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4.避难层的消防设施
避难层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消火栓和消防卷盘、防烟设施。
(二)检查方法
通过查阅消防设计文件、建筑平面图、剖面图,了解避难层设置楼层、建筑高度后开展现场检查。测量可供避难的使用面积,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的5%;对消防设施的检查具体方法见本书第三篇。
二、病房楼的避难间
考虑到病房楼内使用人员的自我疏散能力较差,高层病房楼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需设置避难间。防火检查中,通过对避难间设置部位、数量,可供避难的面积和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核实病房避难间的设置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一)检查内容
1.设置的数量及外置
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得超过2个;靠近楼梯间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2.可供避难的面积
避难间的净面积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确定。当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需保证其避难安全和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不变。
3.避难层的消防设施
避难间入口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避难间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防烟设施。
(二)检查方法
通过查阅消防设计文件、建筑平面图,剖面图,了解建筑高度、病房楼内各层避难间的设置位置后开展现场检查。核查防火门产品与市场准入文件、消防设计文件的一致性;测量可供避难的使用面积,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的5%;对消防设施的检查具体方法见本书第三篇。
三、下沉式广场
下沉式广场是大型地下商业用房通过设置一定的室外开敞空间用来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人员疏散的区域,如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可采用一定规模的下沉式广场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m2的区域。防火检查中,通过对下沉式广场敞开空间、疏散楼梯、防风雨棚等设置进行检查,核实下沉式广场的设置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
(一)检查内容
1.广场的开敞区域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3m。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供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得小于169m2。
2.广场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
为保证人员逃生需要,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不得少于1部。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该区域通向地面的疏散楼梯要均匀布置,使人员的疏散距离尽量短。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得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3.广场防风雨棚的设置
防风雨蓬不得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要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得小于室外开敞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得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设置。
(二)检查方法
通过查阅消防设计文件、建筑地下各层平面图,了解下沉广场设置位置、所起的作用后开展现场检查。测量可供疏散的净面积、直通地面疏散楼梯的净宽度时,测量值的允许负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