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及其落实情况。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工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做到一岗一责;是否将责任制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重点检查企业法人(董事长)和其他分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分工是否明晰、是否依法落实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3、安全管理机构是否独立设置(安全只能与环保放在一起)。是否按规定配备足量专职管理人员(基本要求见附1):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见附1)。
4、危化品生产企业是否以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规定标准逐月提取安全费用(提取标准见附2);安全费用是否按规定有效使用。
5、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及安监部门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文件是否及时收到;是否组织传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见附3)。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
1、企业主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有针对性:是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
2、企业主要安全管理台帐是否齐全并记录完整。
3、重点查看以下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1)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今年以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已经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是否得到整改治理;未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是否做到“五落实”;隐患排查登记表是否记录完整。
是否建立了定期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落实到位。
安全检查是否流于形式;安全检查是否到位;对反复出现的同一问题或隐患,是否采取针对性措施。
是否按省局规定建立并实施企业专家安全检查制度。
(2)
培训制度。
是否制定年度
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是否落实了员工的三级
,三级
记录是否齐全,
时间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新上岗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企业安全培训是否能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员工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的培训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知识考核,考核是否走过场。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法定考核合格,安全资质证书是否到期,是否按规定按期复训;危化品生产企业相关从业人员从业资质是否符合要求(见附1),是否采取相应措施调整相关从业人员。
(3)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前,是否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检测分析,并采取明确的作业防范措施。
危险作业是否实行分级管理并明确职责。
作业票证填写内容是否齐全、规范;是否严格履行审批、签发手续。
节假日动火是否严格控制。
(4)、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是否建立危化品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
危化品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有未批先建或不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
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是否有相应资质。
是否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逾期未换证。
(5)、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有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的,是否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到位。
剧毒化学品出、入库台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销售台账和用户档案。
是否建立易制毒化学品流向(购入、使用、库存)台账。
(6)、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是否建立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是否建立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并认真记录完整、齐全。
安全设施、特种设备是否定期检测检验,有无超期未检情况。
(7)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企业重大危险源是否经过评估。重大危险源是否编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是否建立重大危险源检测、巡检等监控制度。
4、应急管理。
是否按有关规定和标准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是否建立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机制;是否建立与当地政府、周边企业、居民的联系机制。
是否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演练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并对预案及时进行修订。
是否针对重点岗位和关键装置制定异常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是否采取了事故状态下防止清净下水外排污染的措施。
二、作业现场管理方面
(一)总体布局。
1、厂区内总体布局是否合理,功能区划分是否明确;主要生产装置、车间、库房等的安全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厂房、生产装置等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如操作室、控制室、分析室等设在装置内,或有门、窗等直接面对生产装置;紧急疏散通道不畅,工艺管道敷设不符合规范等。
3、厂区内是否设置风向标。
4、厂区内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危险品周知卡等;重大危险源是否有明显标志;设备、管道是否按规范涂色。
5、是否有边生产边施工现象,或施工现场与生产作业区未隔离的现象。
6、作业现场是否按规定设置洗眼器、冲淋设施并有效适用。
7、作业现场是否设置个人防护用品(空气呼吸器、防护服、应急药品等)并正常保养,配置是否合理规范;是否按规定设置护品柜、应急柜。
8、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消防栓设置是否符合规范;消防通道是否通畅。
(二)工艺装置现场。
卜车间现场是否存在接管随意,有无捆、绑、吊、挂等现象:电器接线是否符合规范。
2、防爆车间是否有不防爆现象,如检修工具、电气设备不防爆等。
3、装置内的地沟、电缆沟等是否有防止可燃气体积聚或可燃液体进人沟内的措施;电缆沟穿墙处是否密封。
4、装置自动控制情况:在易燃易爆部莅,是否设置超温、超压检测、报警和安全联锁等装置;是否有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因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装置或设备.是否设置紧急泄压排放装置。
5、应急池设置是否合理、适用。
(三)储罐区、库房。
1、罐区是否按规定设置围堰,围堰是否有不符合的现象,如围堰有孔洞,堤内有机泵及配电箱,酸性储罐区基础、地面葙围堰未做防腐处理,围堰容积不符合要求等。
2、罐区内罐与罐之间的分布、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3、罐区、库区是否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并保持适用状态;是否有相应的防雷、降温、遮阳、保温等措施;可燃气体、液体罐区入口处是否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液体储罐是否按规定设置冷却水喷淋装置。
4、储罐区管道穿墙部分是否密封;污水管道是否有独立排水口,并在堤外设置水封和隔断阀。
5、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储罐区,涉及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是否有远传和连续记录;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是否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6、库房设计是否符合规范;危险品库房物料堆放是否符合要求;液氯、液氨等气瘸堆放是否符合规范;室外露天存放易燃易爆物料,是否有防晒棚及水喷淋设施。
7、剧毒品库是否实行“五双”管理;是否足量设置有毒气体报警仪探头,探头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是否设应急防护及抢险用品存放柜。
8、物料装卸区罐车装卸线和罐区围堰、装卸泵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可燃液体汽车装卸点进出口是否分开设置,是否有安全防护措施,卸料台、罐车是否设专用接地线;液氯、液氨等液体危险化学品接卸管线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四)电气、仪表、安全附件。
1、易燃易爆场所防爆电机、泵等基础是否牢固,传动部位是否有防护罩,外壳有无良好静电接地;管道、阀门法兰等的静电跨接是否齐全、有效。
2、压力表、安全阀等是否过期未检验,压力表是否有超根警戒线。
3、储罐是否按规定设液位计、压力表、安全阀,是否设置高液位报警以及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玻璃液位计是否有固定、保护装置;带压储罐各类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完好。
4、反应釜是否按规范设置安全阀、放空管等;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阀放空管,是否将其导出管置于室外。
5、液氯、液氨等气化装置是否有水温控制措施,缓冲器和反应釜之间管道是否设置单向阀,缓冲器放空口是否直接对空排放。
6、生产车间、罐区、库区等区域,生产、使用甲类气体、液体的场所内,是否按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探头,报警是否集中控制;是否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7、是否配备动火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移动检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