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处置方案>>正文

重点岗位(氯气)泄露应急处置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3日

一、总则

第一条、氯气属剧毒危险化学品,一旦泄露,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依据国家《氯气安全规程》,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本着防范和应急处理并重的思路,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本应急预案适应公司各工段发生氯气泄露事件时使用。各车间应结合本公司通氯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公司氯气泄露预案。

二、氯气安全基础知识

氯气(Cl2):

(1)理化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01,相对密度(水 = 1):1.47,沸点(℃):-34.5,相对密度(空气=1):2.48,易溶于水、碱液。

(2)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爆炸,属高毒类,是有毒的刺激性气体,氯气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粘膜和喉头粘膜,引起胸部疼痛、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立刻窒息而死亡,接触极限(MAC)1mg/m3

a、如瓶体部位泄漏,首先关闭钢瓶瓶嘴阀门,根据漏点的大小,采用木楔堵漏;如钢瓶瓶体或瓶嘴泄漏无法堵漏,则迅速将瓶体推入事故处理碱池用碱吸收;

b、如管道泄漏,则采用堵漏夹具进行堵漏,根据管径大小选择合适的堵漏夹具;

c、如阀门或法兰泄漏,首先关闭该阀门或法兰两侧的阀门,然后进行处置。

d堵漏完毕由洗消组用雾状水对污染区域和各种救援器具进行洗消,洗消时注意将洗消水收集起来,排入污水池,由三废站统一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第三条、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对大部分细菌具有灭活能力;在高压下氯气可液化成液氯,液氯气化后体积可增加数百倍,并伴随强烈的吸热效应;氯气有强烈腐蚀性,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氯气常压下密度3.2kg/m3,较空气重,可随风飘动,无风时可聚集在地势低洼地方;氯气可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烟雾,是检查氯气泄露的有效方法。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但一般性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性易燃气体或蒸汽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气、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第四条、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急性中毒临床上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四种。其表现为;⑴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般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⑵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现象;⑶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⑷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

第五条、液氯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5138~5139要求,其中纯度应≥99.5%,含水≤0.06%,含氢应≤0.4%。

第六条、氯气使用、储存、运输等作业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的要求。

三、日常防护与抢险器材的准备

第七条、通氯事关人身安全,各车间应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通氯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通氯工段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八条、各车间通氯工段应遵照国家《氯气安全规程》要求,按以下标准配备抢修器材及防护用品:

表1常备抢修器材表

序号器材名称常备数量
1易熔塞2~3个
2六角螺帽2~3个
3专用扳手1把
4活动扳手1把
5手锤1把
6克丝钳1把
7竹签、木塞、铅塞5个,ø6
8铁丝20m
9铁箍2个
10橡胶垫2条
11密封用带1盘
12氨水,10%200ml

表2常备防护用品表

名称种类常用数备用数
防毒面罩防毒面具与作业人数相同2个
防毒口罩
隔离式防毒面具送风隔离式面具与从事紧急作业                                                    人数相同
隔离式氧气面具
防护服橡胶或乙烯材料与作业人数相同
防护手套
防扩靴

第九条、通氯工段防护用品和抢险器材应放置在易于拿取的地方,并妥善保存,定期检查,定期更换,使其持续有效。

第十条、通氯工段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风机开关应设置在值班室或方便开启的地方。

第十一条、通氯工段配备漏氯报警吸收装置,按周定期检查、维护其正常工作。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四、发现及报告机制

第十三条、通氯工段实行三级安全检查制度。

1、值班人员每班应仔细、认真检查通氯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应用氨水检查是否存在泄露现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

2、通氯工段安全员对加氯间泄漏吸收装置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并督促、协调解决。

3、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在节假日前应组织安全员对通氯工段进行检查,解决存在的安全漏洞。

第十四条、公司巡视、值班人员,发现以下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1、氯气泄露报警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并由带班领导组织解决。

2、通氯系统某部件老化,出现微渗漏时,应暂停工作,及时报告解决。

3、通氯系统出现泄露时,应及时关闭液氯瓶角阀,并及时报告。

五、氯气泄露事故的处理和指挥

第十五条、氯气泄露事故的处理贵在早发现和及时采取措施。通氯工段当出现氯气泄露事故时,立即启动本预案。现场值班人员首先 应佩戴有效防护用具,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氯源,启用氯气吸收装置,最大可能减少氯气外泄量。

第十六条、氯气泄露事故发生时,在采取果断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抢救中毒者,指挥疏散群众,用湿毛巾掩面撤离事故现场到上风口安全地方。

第十七条、液氯钢瓶泄露时,在启动氯气吸收装置的同时,抢险人员佩戴氧气呼吸器,必要时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氯瓶某部位泄露时,设法转动钢瓶,使氯瓶泄露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

2、易熔塞处泄露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瓶阀泄露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露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

3、在运输钢瓶至车间途中泄露又无法处理,应将载氯瓶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序。

氯气中毒急救:

1.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2. 报警、集结、实施、救援终止同泄漏事故处置程序。

.对初起火灾,要设法阻止火势扩大和排除爆炸的危险,压力设备、管道着火必须给设备降温、隔离易燃物等,防止设备受热膨胀,爆裂或起火爆炸而扩大火势;在进行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的同时,应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应向上级有关部门发出求救信号,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

.氯气着火扑灭时先关闭来气阀门再用水、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扑灭。〈一〉氯气中毒急救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5. 对氯气的泄漏,根据泄漏危害程度由指挥部对周边地区的单位、人员采取紧急撤离和疏散措施,并有总部、保卫办负责通知当地政府和村镇做好紧急撤离和疏散措施。

第十八条、当氯气泄露事故报告(口头或书面)公司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随即宣告成立:

组长:

副组长:

安全生产办公室:

组员:

第十九条、从接到氯气泄露事故报告之时起,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行使领导和指挥处理氯气泄露事故的权力。

第二十条、氯气泄露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有权调动公司人、财、物,全力以赴投入到氯气泄露事故抢险中去。

第二十一条、各部门在氯气泄露事故时,应无条件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并随时通报指令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

各部门科室长和相关人员在氯气泄露事故时,应立即赶赴现场,随时听从调整。

六、其它

第二十二条、氯气属于Ⅱ级(高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气的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方可上岗操作。

第二十三条、公司氯气使用、贮存人员应熟练掌握通氯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挥事故处理。

第二十四条、氯气的使用、储存、运输应严格执行国家《氯气安全规程》第六条规定。

第二十五条、本预案由安全生产办公室和设备科起草并解释。设备科、办公室、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自     年  月   日起试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