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的事故统计表明: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设备的因素、环境的因素、转岗分流的因素、规章制度的因素、人的因素等。人的因素除了生理因素还有心理因素。而人的心理因素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1
中应注意的心理效应
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企业在对员工进行
中有如下几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心理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
(1) 优先效应,也称第一印象。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初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情景总是难以遗忘的。因此,企业领导特别是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抓好新人员入厂后的三级
,其中也包括由于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新转岗的员工。因为这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注意力比较集中,观察比较细致,因此,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2) 近因效应。即指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比较强烈。这与优先效应的作用有所不同,前者在陌生情况下起作用,后者在熟练情况下起作用,因此,对员工开展经常性的
,应贯穿于企业全过程的生产活动中,做到警钟长鸣。
(3) 心理暗示。即用含蓄的、间接的手法,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作用。暗示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因此,在
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运用现实中本企业和系统内外的典型和艺术中的典型感染力,使受教育的人获得现实真切的认识和感受。
(4) 逆反心理。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方在心灵深处产生和当事人意志及愿望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行为。逆反心理往往是由厌倦、对立等原因所形成的。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的警句或标语,如:“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违章操作是自杀”、“违章指挥是杀人”、“油区重地必须注意防火”、“驾驶室内不许与司机谈话”、“进入生产现场必须带安全帽”、“厂区内严禁流动吸烟”等。这些例举的标语或警句从宏观上看,都是从严治厂的具体体现,从保证人身安全的角度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安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上述几例安全警句或标语,带有必须这样做,强制命令性色彩很浓,会使人本能地产生一种逆反的、对抗性的心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重视教育的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就比较重视艺术效果,比如:上述安全警句或标语换写成“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您注意安全”、“为保一路平安,请您不要与司机谈话”、“为了您和您的亲人、为了企业的昌盛,请把安全牢记心中”等,会使每一名受教育者都感到亲切,心理活动与警句或标语内容形成共鸣。因此,在进行
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受教育者的情感变化,防止受教育者情绪不佳时产生逆反心理。
2 事故当事人的心理特征
事故分析表明:事故发生前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外乎是这么几种:
(1) 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碰运气,认为违章操作并非一定发生事故;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阻止事故的发生;别人不一定会发现。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不是防止“万一”,而是思想麻痹,贪图方便,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侥幸心理是产生事故的普遍原因。
(2) 冒险行为。其表现特征:好胜心强,喜欢逞能,私下爱与别人打赌;有过违章行为而未造成事故的经历;为赶进度,违章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冒险行为只顾及眼前一时得失,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瞎干。由冒险行为所引起的人身安全和设备损坏的事故是很多的,尤其是中青年员工经常发生。
(3) 思想麻痹。其表现特征: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由于此工作已做过多次,因此满不在乎,没有注意到反常现象;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沿用习惯方式进行操作,凭“老经验”行事,放松思想警惕,以致酿成灾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4) 情绪不佳。其表现特征:出现精神疲劳,使观察力、注意力下降,操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违章操作增多,高处坠落、误起动设备、误触带电设备等事故容易发生。
3
中的应对措施
为了达到宣传与教育的目的,提高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进行安全思想教育过程中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 解释:这是对企业干部和生产一线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常采用的一种心理方式。其目的是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幸福。
(2) 劝慰:是对员工给予劝导抚慰。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时常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些都会形成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企业领导发现情况要及时做好疏导抚慰工作,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消除和缓解不安全因素。
(3) 说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员工能够充分地、心悦诚服地理解和领会某种正确的观点和思想。这决不是单方面的强迫,而是要通过互相诚恳地交谈取得的。
(4) 感染:是集体成员的情绪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心理方式。这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较大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作用,阻止或克服消极的情绪感染作用。
(5) 奖惩:建立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奖惩制度,落实各级生产人员岗位责任制,目的是激发人的安全行为动机,引导更多的人遵守规程制度,注意安全。真正地使每个员工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变为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自觉行动。
(6) 社会舆论: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新闻传播工具,大造声势,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服务。(张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