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班组安全管理>>正文

浅谈OHSMS管理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6日

(1)前言
职业安全健康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安全、健康状况。作为企业最小组织单位的基层班组,其人员主体是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一线职工,他们不仅是OHSMS重要参与者,而且是体系中既定规划和程序的直接实现者。在目前部分企业尚未依照《职业安全健康 指导意见》(或以前的《职业安全卫生 试行标准》)建立、完善OHSMS,或虽已建立但尚未通过认证的情况下,将OHSMS的管理原理率先宣贯到班组管理之中,不仅可深化班组安全活动、完善班组安全建设,而且可以为企业随后的OHSMS建立和运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目前可率先从如下方面着手,逐步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2)率先开展和逐步深化OHSMS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OHSMS意识
实施OHSMS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用人单位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来完成。在体系建立前,若能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的有利时机,率先开展OHSMS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使广大职工有充分的时间将其学深学透、消化吸收,为随后的体系建立和运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及时将其有效的理论和方法贯穿于班组安全管理之中,提高基层安全管理水平。为此,班组管理者应结合班组生产实际,善于提取OHSMS之精华,率先开展并逐步深化OHSMS管理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与学习的内容应优先选择标准中实用的、有利于改进本班组安全生产状况的主要工作方法及其实施程序,诸如:OHSMS的主要理论基础;体系的五大核心要素及其内涵;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所涉有的范围、内容和主要方法;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原则及其要求;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绩效监测与测量的内容、主要方法等,以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OHSMS意识,完善班组安全建设。

(3)适度开展班组范围内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发动班组成员献计献策
OHSMS是动态的 ,它主要通过计划、实施、评价、改进等几个螺旋上升式的循环活动阶段,以确保企业和员工安全、健康状况的持续改进。计划阶段是其它阶段的起点,危害辨识、风(危)险评价则是制定计划的基础。基层班组通过上述循环程序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不仅可有效提高本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而且可以为企业以后建立体系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因而,适度开展班组范围内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并发动班组成员为其献计献策,应列为班组安全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谓“适度”,是指班组开展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是有限的,其危害因子凭借班组成员现有的文化技术素质、工作经验和班组现有技术条件基本上能够辨识、评价出来;所谓“班组范围内”,系指班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活动涉及的范围仅限于本班组作业范围且依靠班组成员本身即能基本上控制其风险;要求“发动班组成员献计献策”,是因为风险评价工作是一项涉及因素较多的不间断过程,其评价结果有可能随着安全生产状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只有对生产作业状况最熟悉的班组成员的直接参与,才能及时、快捷地依据实际生产的最新状况,得出较为满意的评价结果。就班组而言,应主要着眼于本班组现有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组织,班组成员们通过安全活动,将其主要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予以辨识,并依据其危害程度进行排序和认真评价,可为随后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提供依据,并可为以后企业建立OHSMS奠定基础。

(4)适时制定详细、可行的消除危害、控制风险的目标、计划,并及时进行实施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对OHSMS进行初始评审,继而制定充分合理的职业安全健康策划。就班组而言,应依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所得结果,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制定详细、可行的消除危害、控制风险的目标、计划。

所谓“适时”,是指风险目标、计划的制定时机应选定在主要危害因素被初步找出,并经现场验证和最终确认的最初时刻,既不可操之过急,亦不能拖得太久;所谓“详细”,是指班组制定的风险控制目标应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数值)表示出来,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制约目标实现的全部主要危害因素(要因),针对诸项要因应制定的对策及为消除该要因的影响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诸项措施实施后应分别达到的目标值(子目标),衡量诸项子目标是否实现的衡(测)量标准或方法,由何人负责、何人参加,在何时何地实施上述措施等,并确定专人督促检查(负责人、参加人、检查人、督促人一般均应为本班组成员);所谓“可行”,系指班组制定的目标值应具备地合理性(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应与班组成员们现有的工作能力相适应,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唾手可得)和易测量性(现有或易于找到检验目标值是否实现的测量方法或标准)等属性。为确保制定出的目标和计划符合上述要求,制定工作应依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来进行。班组风险控制目标及计划制定后,班组管理者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计划及时进行实施,并确保实施效果。

(5)组织班组成员制定好班组范围内能够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并应重点把好应急预案演练关
应急预案是对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是企业避免或减少事故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企业而言,应急预案的制定一般是从企业的全局考虑,不可能将每个班组有可能发生的各类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均考虑周全。因而,除企业外,还应该由班组管理者负责牵头,组织班组成员制定好班组范围内能够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并应重点把好应急预案演练关。

所谓“班组范围内能够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一是指班组范围内的成员有能力制定的应急预案,二是指班组工作中有可能发生且能预见到的所有大小应急预案;要求“组织班组成员”制定预案,是因为班组成员来自生产一线,对作业过程及其环境状况最熟悉,安全生产经验最丰富,只有发动他们集思广义,才能将可能发生的各类大小意外事故、紧急情况及其应急措施全数包含进去,将平时的工作经验归纳、整理、加以推广,促使全班组安全健康状况的持续改进;要求“重点把好应急预案演练关”,是因为制定预案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实施预案,而其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日演练的成效。只有认真组织好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才能依据演练效果,及时对其评估、修正,不断提高其有效性,使应急预案在安全动态管理中逐渐完善,为改善班组乃至企业的安全、环境和健康状况服务。

(6)适时对既定目标和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与评估,并制定好相应的改进与巩固措施
持续改进是每个 的共同要求。就班组而言,在依据OHSMS原理对本班组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制定并实施预防与整改措施后,同样应对其实施效果适时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制定相应的改进与巩固措施。

检查与评估的时机应选择在既定目标与计划已基本实现或实施,并已经过一定的巩固期(巩固期一般应为3~6个月)后的最初时刻。检查与评估的内容应充分结合本班组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检查、评估既定的风险控制目标是否已实现或已基本实现,既定的风险控制计划是否已经实现或已基本实施,班组原有的各类危害因素是否已切实得到或基本得到消除或控制等。在检查(检验)目标是否实现时,如果目标值是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表示的,可以对巩固期间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汇总,运用既定的目标衡(测)量标准或方法,将其与目标值及实施前的相关指标相比较,以确保检查与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检查与评估工作结束后,为确保班组安全状况的持续改进,班组管理者应及时召开检查、评估工作总结会议、讨论、分析本次整改后的遗留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定专人负责,并将有效的工作经验或做法及时归纳、整理、总结、推广,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7)结论
综上所述,OHSMS不仅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环境和健康工作,而且其管理思想可直接指导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其基本原理与班组实际状况相结合,摸索出一套适合班组特点的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对于深化班组安全活动、完善班组安全建设、促进企业全面宣贯OHSMS,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有必要引起各级安全管理者的高度得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