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程承包单位对民工安全培训“缺空”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动内需的需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让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在瞬间得到急剧膨胀。当施工企业承包到大量工程任务时,由于自身人力资源的不足和从管理成本上考虑,对项目实行扁平化的管理。进一步压缩项目部编制定员,导致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不足。并且配备人员大多专业不对口、无执业资格证书,从而淡化、弱化了安全管理的职能。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往往只能达到基层作业队队长、技术员一级,再往下就难以亲自或者监督对作业民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出现对民工队伍安全管理真空,根本未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管理。再加超常的工期压力,项目部在疲于争抢工期时,也完全无暇顾及对民工队伍的现场 、培训。
在这“四缺”的安全管理氛围中,安全形势能令人乐观?
据统计,2009年度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些事故中,有超过60%的事故都是由于 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挥错误的不安全行为造成;超过95%工伤事故是由于民工自身的原因造成的。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作业人员中民工占总从业人数的80%以上,达到2800万人。
一方面是不容乐观安全管理现状,一方面是庞大的“潜在的事故肇事者”群体。再加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对基础设施的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四新”在建筑行业施工中得到更广泛推广、应用,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迈上新的台阶!
面对这更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打破安全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与时俱进。一方面在“人才兴安”的战略中,应抓住“民工队伍的安全建设”
这条主线,以促使民工成才为重要给力点。把安全培训课堂搬进工棚、移到现场,确保让每个民工掌握必备的安全常识、操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规范操作,杜绝民工操作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做到“四不伤害”,使民工个个都成为安全员,铸就一线安全生产的坚实堡垒;同时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环境,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关专业技能、具备安全管理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主管安全工作,按照职责权限,各负其责、各把其关,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有效安全 ;加强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明确安全费用投入主体,确保安全投入落实到位。只有这样,从根本上消除安全工作中的缺陷、管理上的真空,才能抓好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构筑和谐的施工环境,保证企业的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