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管理杂谈>> 建筑安全>>正文

施工企业如何有效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9月02日

应急管理是指企业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应按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当是实体机构,配备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兼职人员在数量、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要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企业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明确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或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包括机构内部各成员的分工、职责以及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其他事项)、应急队伍的建立与训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与发布、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装备与保障措施等内容。

1.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与体系,明确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预警预报和应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应急响应体系,明确责任,配置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制订与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建立一支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

在应急管理中,一支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至关重要。如何建立一支既满足政府要求又能适应企业需求的精干、高效、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是企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关键。应急救援队伍是企业应急管理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应急救援队伍。其应急救援队伍可以以志愿消防队人员为核心组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担负着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重任,应具备所属行业领域和所在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救援需要的专业特长,相关的专业技能,并能够熟练使用抢险救援装备。

应定期开展培训与训练,事故应急人员知道如何救人与如何保护自己,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相应的防护器材和装备,能熟练使用呼吸器和其他防毒面具、一氧化碳报警器等防护器材和自动苏生器等救护器材,掌握心肺复苏、疏通气道、人工呼吸等现场救护技术。

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对安全生产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明确在事故发生前、事故过程中以及事故发生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3.1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

企业应依据辨识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联络方式、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企业应将分级制订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按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施工现场(重点作业岗位)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并报企业本部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备案。

3.2应急预案的评审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应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的要求进行,完成形式评审、要素评审附件要素评审;并结合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和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3.3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备案

企业及所属基层单位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应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批,并以正式文件颁布实施。企业及所属基层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应上报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备案;并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的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应急预案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3.4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按照演练内容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可相互组合。

3.4.1应急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可以锻炼队伍,提高应急队伍的作战力,熟悉操作技能;可以教育广大员工,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3.4.2应急演练的多种演练方法

(1)桌面演练:是指由企业应急人员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运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

(2)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而举行的演练活动。。

(3)全面演练:是指针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3.4.3应急演练的评估与总结

演练结束后要立即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应急预案修改完善的意见以及改进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最后形成演练总结评估报告。每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都要对演练相关的文件、资料进行归档,按照有关规定保存、上报,并按照评估意见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应急预案修订后,应当及时针对变化后的情况进行演练。

4.合理配置应急救援物资

应急救援资源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两个方面。根据建筑施工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配置应急救援资源。企业建立应急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应急管理经费,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台帐,明确存放地点和具体数量。对应急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可靠。

5.应急响应与救援

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相关部门。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主要有:抢救受害人员;控制危险源;指导防护,组织人员撤离;清理现场,消除危害后果。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还应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准确估算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为开展好事故调查奠定基础。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