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方法通常为:先采用蒸汽蒸煮,接着用置换介质(常用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气、水蒸气或水等)吹净等方法将容器内部的可燃物质和有毒物质排除。未经置换处理或虽处理但未取样分析的可燃容器,均不能动火焊割。由于在容器内表面的积垢里或外表面的保温材料中吸附和潜存着可燃气体,它们难以被彻底置换,这样在焊割过程中,受热陆续散发出来,容易导致爆炸着火事故,所以燃料容器在置换后,还要仔细地清洗容器的里里外外。
清洗一般采用氢氧化钠(火碱)水溶液,方法是先在容器中加入所需数量的清水,然后逐加入碱片,同时缓慢搅动,待碱片全部溶解后,才可通入蒸汽煮沸。进蒸汽的管道未端要伸至容器的底部,不可先放碱后加水,因为碱溶解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样会发生危险。
不用碱水清洗而是在容器里灌满清水也可保证安全,但要尽量多灌水,以缩小容器内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空间,容器顶部应留出与大气相通的孔口,减少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的积聚。
4)严格进行施工前的气体分析确认和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焊割防爆的关键是严格控制容器内部的可燃物含量,使其达到合格,才能保证安全。这个含量不得超过该可燃物爆炸下限的1/4。当操作者在容器内部焊割时,尚需保证容器内的含氧量为18%~21%,若罐内介质是有毒的,还须测量毒物浓度,确保其含量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经过置换清洗之后,为了确保焊割作业万无一失,还可以在焊割前和焊割过程中对容器进行机械通风,以便使容器内的气体成分符合安全要求。
在焊割前必须用气体浓度测量仪对容器内的气体成分、有毒介质进行分析,确保易燃气体浓度和有毒介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动火项目管理部门、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部门和消防部门应共同对测量结果进行确认,只有测量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经检查各种监护措施和急救措施全部到位、工器具安全可靠后,方可动火。进行动火作业的焊工必须是经考核合格持有特种作业人员作业资格证书并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焊工。
在焊割过程中,还要一直用仪表监视容器内外的气体成分,一旦发现可燃气体含量上升,应立即寻找原因,加以排除。浓度上升到危险浓度时,要立刻停止焊割,再次清洗到合格。一般情况下,这些可燃气体是从容器的卷缝中、底脚泥中及保温材料中逸出的。
5)现场监护要到位
在容器内动火,应指派两人以上进行容器外的现场监护,监护人应了解容器外的现场监护,监护人应了解容器内介质的理化性能、爆炸性、毒性、中毒症状等。重大工程现场,应备好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车也应跟班监护。同时,要备好急救防护用具,如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安全带和救生器等,以便在缺氧及有毒的环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