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管理杂谈>> 化工安全>>正文

浅析可燃气体的选择与使用安全

作者:孙丹明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6月02日



四、“回火”把整条乙炔胶管炸掉的原因分析
    乙炔气使用现场还经常会发现另外一种现象,即有时“回火”会把整条乙炔胶管炸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里,也想详细说明一下。
    之所以称之为“回火”,是因为火焰不在焊、割炬嘴头处燃烧,而是在焊、割炬的混合室(即焊,割炬混合气管较粗的那一段)燃烧。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是在焊、割咀火焰碰到阻力(如氧化铁皮崩溅或乙炔胶管突然受压导致瞬间流速降低)等情况下发生的。其基本原理是,燃烧速度高于气体的流速。因为乙炔的燃烧速度快,而丙烷、丙烯的燃烧速度慢,所以就不易产生“回火”。
    “回火”现象一般只在混合室发生。如果及时关闭混合室手轮,“回火”现象就会终止。如果任凭其燃烧,到一定时间,混合室管子就会被烧熔断,“回火”也会自动停止。
    这是射吸式焊、割炬的—项安全措施,其目的就是防止回火波及乙炔胶管和气瓶。这也是其采取射吸式的目的(过去有采用等压式割炬的,因不安全已被淘汰〕。也就是所说,射吸式焊、割炬的混合室是一个阻火器,它能阻止火焰向后传播。
    那么,乙炔胶管为何整个被炸,有的甚至连同乙炔减压器(俗称乙炔表)也—起被炸飞?这肯定不是“回火”,究竟是什么呢?
    前面,我们已经对氧气胶管爆炸案例进行了分析,已经弄清楚氧气胶管爆炸是因乙炔回流到氧气胶管内而引发的。而该乙炔胶管的爆炸原因则恰恰相反,是氧气回流到乙炔胶管引发。同样道理,氧气与乙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时,遇火必定爆炸,但此时绝不是“回火’,而是混合气体爆炸。
    引起氧气回流到乙炔胶管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焊、割炬的咀头受阻,致使混合气体不能顺畅喷出。此类问题大多都发生在野外施工现场,焊、割炬咀落地陷入泥土,焊工本人又未及时发现和采取疏通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打开乙炔和混合气调节手轮,因混合气受阻,而氧气压力又大大高于乙炔压力,氧气就会很快逆回到乙炔胶管内,遇火引发乙炔胶管爆炸;
    (2)射吸式焊、割炬在使用一个阶段后,茸混合室喷射管有堵塞现象(因其喷射管极细,一般直径小于∮2mm,没有相当经验的人用肉眼很难判断是否堵塞,而氧气压力又开得较大,因此产生“倒氧”现象。
    此类事故,一般发生在工作刚开始时。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需把乙炔管从焊、割炬上拨下来,再打开乙炔阀手乾和混合气阀手轮,然后用手在乙炔管口试一下,如果是往里吸抽,证明此焊、割炬是正常好用的(混合气阀手轮要大、小开启调整一下,有的开小是吸的、开大却倒流了,这就必须检修焊,割炬)。反之,若开启混合气阀手轮和乙炔阀手轮后,有氧气往外喷出,即呈“倒氧”现象,那就不能点火作业,应立即把焊、割炬拆开检修,直至呈正常“射吸”状态为止。
    每天动火苗,“检查工、器具是否完好”是焊工必做的准备工作之一(这仅需要一点点的时间就可以)。如果焊工认真去做了,以上事故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已经发现氧气或乙炔胶管内可能混进了乙炔或氧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
    首先,严禁点火;其次,选择较空旷通风的室外(周围无火源),将氧气或乙炔胶管内的混合气体捧放到大气中,排放时间要根据胶管的长短而定,胶管长则时间相对长些。在100%确定胶管内已无混合气体且焊、割工具也都完好后,方可重新点火作业。
    此类事故并非只有使用氧一乙炔焰时才会发生,使用氧一丙烷、氧—丙烯、氧—民用液化气焰等等其他可燃气体都可能发生,只是因为各种气体的性质及爆炸极限不同,故发生爆炸的概率也不同,区别仅此而巳。

五、火焰温度要求相对较低作业的可燃气体选择
    受一些地方安全管理干部的邀请,我也到过一些使用其他可燃气体的企业。这些厂大多场地小、厂房简易,但人员却很密集,他们基本都使用50kg装的民用液化气(配氧气L如电子灯饰厂,该厂在制造电子灯饰时每天要消牦许多可燃气体。因受船舶厂爆炸的影响,他们也产生了想改用乙炔的念头。我认为,这类企业对火焰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选用民用液化气是合适的。与乙炔相比,民用液化气的燃烧速度较慢、爆炸范围窄、使用安全系数较高、成本也低。但是,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必须得跟上去:
    由于民用液化气密度比空气重,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作业场所下部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再者,堵如民用液化气瓶与用火场所的安全距离、与氧气瓶的安全距离,气瓶库的通风条件,周围环境(如无易燃物,无重要建筑、高压线)等都应该符合安全要求.并要严禁烟火等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虚马上采取措施整改,绝对不能敷衍了事、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侥幸心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