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是《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十大考核内容之一,笔者结合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实践,就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 的保证运行”这一课题,谈谈认识和工作体会,请专家们赐教,与同行们交流与商榷。
一、关于法律、法规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法律依据,做为危化品生产企业,必须从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国家对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各方面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生产 ,才能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怎样及时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一问题,就摆在了危化品生产企业的面前。
㈠及时获取适用的法规法律
为了及时获取本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并把这项工作做为企业正常开展的工作之一,企业就必须立法——制定《识别、获取安全生产法规管理制度》。该制度中明确了及时获取法律法规的目的、原则、范围及相关部门的责任。通过我们的工作,觉得有以下几点应该引起我们企业的注意。
对于国家的法规、法律,危化品生产企业应该首先进行识别。这里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对是否适用于本企业的工艺安全等进行识别;其二:适用于本企业的法规、法律,是否在有效期内,换句话说,就是过期没过期的问题。
如何获取国家法律、法规?据笔者了解,有的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政府职能部门召集的会议,手中没有适合于企业的法律法规,即使是有也是过期的标准、法律和法规。当问到企业为什么不执行新法规、新标准时,企业很有理由地回答说“不知道有新法规”等。这就提出了一个法律、法规的获取途径和渠道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国家、省、市政府职能部门宣贯或下发文件,这是获取国家法律、法规的主渠道。
(2)国家、省、市各级学会、协会等专业技术组织召开研讨会、技术交流会时的宣贯和下发,这是获取国家法律法规的主要辅助途径和渠道。
(3)在现代的通讯手段中,还可以在安全网等专业网站上下载相关的法规和法律标准等。
㈡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法规等的宣贯和培训
法律、法规、标准等获取之后,必须要在企业内开展三个层次的宣贯和培训(厂级管理者、专业部门技术人员、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及其员工),法律、法规中相关的内容,应纳入员工的培训教材中。企业的职能部门、专业部门,是以法律、法规标准等为编制和修改企业管理标准的依据,因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的修改、修订周期,企业应该规律性地开展相关标准的修订、修改和编制工作。这部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要纳入企业《质量手册》中的《控制文件》中。
二、关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 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安全生产 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项:
㈠管理制度
所谓“管”,即负责之意;“理”,即为“从事、办理”;“度”,可以理解为“范围、内容、尺度”;“制度”,可理解为“归纳、提炼而编写的强化执行”的条文。这样我们就给出了如下管理制度的定义:
为某类事件(事件、工作等),由企业(事业)的一定职能部门或群体,按规定的职责范围和有关国家的法令、法规,通过部门与部门、群体与群体的联系处理事件而编写的、必须执行的、具有企业内部法规性质的条文。一句话,是为企业职能部门编写的“管理标准”。如《危险物品管理制度》、《承包商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
㈡岗位责任制
什么是岗位责任制?与管理制度有什么区别?做为危化品生产企业应该明确这个问题。
岗位责任制是指某项工作由某人进行办理,讲的是“谁去做?做什么?怎么做?”。岗位责任制是一种细化的管理制度,反映企业管理工作中微观的侧面。由于岗位责任制是针对岗位和职能部门的人员而言,所以又将岗位责任制称为“工作标准”。
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作为危化品生产企业,各个岗位上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员工保证安全生产的安全技术操作行为规范,又可称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技术标准”。即要有定性的阐述,还要有定量的数据要求。要细化到每一道工序、工步的操作,做到易掌握和可操作性强。
《规范》中指出了危化品生产企业十九方面的安全生产规章,笔者结合一个私营氧气厂的情况和国家标准、法规、法律的要求编写了一个《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标准)11个、管理制度(管理标准)40个、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标准)19个,这三部分构成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体系(目录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