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三哩岛事故到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再到今年3月份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无一例外用巨大的代价说明了核安全是核能行业的生命线,浓厚的核安全文化氛围对核电厂的重要性。而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相辅相成,对提升核电厂员工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提高企业的核安全文化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是核安全文化的前提。随着知识的提升,人们的认知水平也相应的得到提高,对核安全的认知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核电厂设计人员不断的完善或者变革核电厂的设计,堆型从第一代发展到当今的第三代、第四代,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对于AP1000核电厂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才能预见和避免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风险,从而提升电厂的安全水平。反之,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做前提,就没有判断某种状态安全与否的能力,就没有预见和避免潜在的风险能力,核安全文化也就无从谈起。比如日本福岛核事故:假如当初选址人员知道厂址位于强地震带上,存在多重超设计基准自然灾害叠加的风险而另选厂址,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福岛核泄漏事故;假如厂址标高超过14米,备用柴油发电机就不会因海啸而淹没,堆芯余热正常导出也不会导致堆芯融化;假如电厂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业务知识,预见海啸过后配电装置被水淹无法正常使用,从事故一开始就接新电源为给水泵供电,核泄漏事故会得到有效地缓解;假如电厂决策层及早认知到事态的严重性,不存在侥幸心理,在第一时间请求外部支援,向系统注入海水,事态也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假如选用更加完善的堆型……。这一连串的假如都来源于人们相关知识的欠缺,同时也彰显了知识对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核电厂应将提升全体员工的知识水平放在跟安全等同的高度,根据岗位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然后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使其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水平。
技能是核安全文化的基础,核安全水平的提升建立在整个核电产业链上所有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包括核电厂设备的制造人员、核电厂的建造人员,核电厂的调试、运行、检修人员等等。随着技能水平的提升,设备的品质和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为核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以AP1000为主导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安全性能较之前的各种堆型实现了质的飞跃,采用非能动事安全系统,发生事故时,操作员在72小时内可不必采取任何手动动作,在72小时以外,也仅需要少量的厂外援助,大大减少由于操作中的人因错误,引发更严重的核电站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地提升了AP1000的安全性能。要实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除了设计上的突破,同时很大程度建立在制造、建造、运行人员技能水平进步的基础上,比如AP1000主泵60年免维修、机组设计寿命达到60年、机组的可利用率达到93%以上等等。如果核电设备制造水平,核电工程建造水平,核电厂调试、运行和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不与其设计相适应,要达到设计要求是难以想象的,这就要求我们AP1000核电厂相关的人员全面提升技能水平,与电厂的设计相适应。对我们核电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水平,为安全可靠运行AP1000核电机组打下坚实的基础。
态度是核安全文化的关键。态度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核电产业链上的广大干部员工对核安全的优先性、重要性和严重性的认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确保核安全为前提,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的观念,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浓厚的“安全第一”的氛围。从态度上认同核安全的优先性、重要性和严重性,并自觉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自觉从确保安全的角度高质量的完成每一项工作、自觉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努力避免人因失误,以确保核安全作为行动指南。
总之,核安全文化贯穿于核电厂的选址、设计、制造、建造、安装、调试、运行和退役的整个过程,贯穿于核电产业链的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技能。因此,在海阳核电厂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我们应该自觉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能,从态度上重视核安全,从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建造和运行海阳核电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