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要安全”活动的深入开展,一种新型的HSE行为管理工具成为了大家工作的好助手,那就是“安全五分钟”,它要求作业人员在开始作业之前,分别通过“停、看、想、做”四个步骤,对作业中的危害进行识别、确认,计划好要采取的各种防范措施。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安全卡片,但是却时刻提醒着大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要为了抢工期,不要因为心存侥幸和粗心大意,而忽略安全酿成事故。
当我在学习到第二步“看”时,其中的一条注意事项:看作业条件或场所与以前相比是否有所改变?深深地触动了我,因为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就恰巧验证了在实际的工作中,进入装置现场,就要仔细观察作业场所是否有所变化,对危害进行有效识别,才能避免安全伤害的发生。
2009年5月27日,恰逢我上零点。丁辛醇装置在经过了一个月的检修之后,进入了忙碌而又紧张的开车阶段。在装置开车过程中,分析样品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随时有加样分析的可能。为了尽快取样报出分析数据,以便工艺及时进行调整,我的脚步加快了许多。就在我拿着取样瓶快步走向混合丁醛的取样点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听“咚”的一声,我的安全帽不知道和什么撞在了一起,一股向前的冲力让我差点摔倒,只觉得脖子被生生地拧了一下,特别酸痛。等我回过神来仔细一看,“天呐!这是什么时候安装的管线?”只见在自己熟悉的道路两边,一根从未见过的管线将两个泵横空相连,我的安全帽就是撞在了这根管线上。要知道自从1998年丁辛醇装置改扩建以来,我就在丁辛醇岗位工作,十一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这套装置的取样点可谓驾轻就熟,每次取样总是不假思索,胸有成竹。没想到经过这次检修工艺进行改造,作业场所竟然发生了变化,一根突然出现的管线让我吃了一次粗心大意的亏。回到岗位,我一边揉着酸痛的脖子,一边给大家讲述事情的经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生产课。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凡事更要“三思而后行。”我们不仅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更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好各种安全工具,充分考虑工作场所存在哪些风险和潜在的隐患,才能更好地采取各种措施消除隐患,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