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管理杂谈>> 矿山安全>>正文

把握“三违”发生规律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29日


  二、分析“三违”发生规律,加强安全管理针对性

  分析“三违”发生规律,找准其心理特征和思想隐患,必须追其根源,剖其实质。长期的实践证明,“三违”发生规律与十大心理特征的思想隐患紧密联系在一起。
  1、侥幸心理。对煤矿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总认为出事故的人“运气”不好,只要“运气”顺,即使“三违”也会平安无事。孰不知侥幸是事故的“祸根”,侥幸与悔恨只是一念之差。。
  2、麻烦心理。主观上工作责任心差,缺乏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实际上只追求产量、进尺或数量,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丢在脑后。
  3、习惯心理。对自己的工作习惯缺乏科学的鉴别,对一些不良习惯和不安全因素,听不进安检和管理人员的规劝,总认为“按规程啥也干不成”,“说的弦呼,听的平常,煤矿就这样”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4、安逸心理。怯懦、不勤奋,缺乏吃苦耐劳,工作中惰性强,消极怠工,致使隐患酿成事故。
  5、麻痹心理。从主观看,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客观上看总是生产条件比较好,安全生产周期也比较长。因而造成工作马虎凑合,对质量和安全大意稀松,满不在乎。
  6、厌烦心理。煤矿安全是时时讲,天天抓,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大事。对此一些职工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厌烦心态,进而安全第一的思想有所淡化,甚至出现消极对抗。
  7、恐惧心理。尤其新工人对井下作业不适应。还有事故发生后遗症,但给相当部分职工心理上造成阴影,他们的心态缺乏科学性,总认为煤矿事故频率高,不可避免,甚至谈事故变色,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工作。
  8、逞能心理。不尊重客观规律,自以为是,瞎逞能,出风头,冒险作业,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9、忧郁心理。部分职工遭遇天灾人祸,家庭不和、夫妻不和等烦心事,势必在工作中忧郁烦闷,心不在焉,是安全工作的重大隐患。
  10、报复心理。在受到批评、惩罚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以故意“三违”发泄怨气,直接或间接危及他人安全。
  根据“三违”发生规律的心理特征,我们在预防“三违”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针对性。要根据“三违”发生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特点,制订不同的防范措施。一句话就是安全管理工作针对性越强越及时,“三违”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越少。

  三、把握“三违”发生规律,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性

  把握“三违”发生规律在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制度上健全和完善治理“三违”的责任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严格实行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安全目标管理。
  2、重奖重罚,奖罚兑现。用经济利益的手段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极端重要性,使每个职工从居家过日子的角度来对待安全。
  3、加强安全管理计划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计划要预见期内“三违”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各个时期的安全工作重点,并根据有效性的原则,合理的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措施去治理“三违”。
  4、把岗位培训与 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只有充分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收到实效。
  5、教育为主。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安全管理井上下应坚持以井下为主, 与惩罚以教育为主。
  总之,煤矿安全工作错综复杂,牵涉面很广,任何个人略有不慎,任一作业环节稍有失误,工作部位略有偏差,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研究和把握“三违”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分析“三违”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把握“三违”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达到治理“三违”、减少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