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能源。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率较低,分布也不均匀,为保证我国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核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自2007 年10 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为此,未来几年内,对核电运营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预计将新增近万人。由于核电高科技、专业性强、核安全要求严格等特点的要求,若想保证未来核电运行的安全,必须确保核电运营人员的高素质,而有效的培训体系是非常关键的保障条件。
核电发展对专业人员的需求
“一个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需四年以上建设高峰期,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上千人,其中相当数量人员应是具备相关经验的‘高端人才’。”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曾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指出。
就核电厂运营人员来讲,要达到 2020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 亿千瓦时。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2020 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1800万千瓦左右的目标,按照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标准电厂的最小培训模型每200万千瓦600人计算,运营人员将新增近9000 人,其中运行持照操纵员就将达2000 人,如果考虑工程建设、设计、安全监督、技术支持等人员需求将更大。
为了保证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了设计和质量之外,最重要的是还要有高素质的人员,而员工素质必须由有效的培训体系予以保障。核电厂的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不同阶段,核电厂的每个阶段都涉及安全问题,都需要相应的胜任工作要求的设计人员、工程人员和运营人员从事不同阶段的工作。负责核电厂运行的运营人员因为核电厂已经装载核燃料,承担安全责任时间长,其培训更是受到更多的关注。
因此系统化培训方法将在未来数年中,为核电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紧缺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系统化培训方法介绍
197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开发出“系统化培训方法”(SAT: Systems Approach to Training),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发展(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估(Evaluation)。
系统化培训方法是一种工作方法。它是针对某个工作岗位,从提出人员的全面能力要求,到编制和实施培训大纲,从而达到这些全面能力要求,最后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价的一个逻辑过程。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课程表式的培训方法有明显优点。它对培训过程的安排前后一致,效率较高,便于管理。利用SAT方法进行培训,先要针对核电厂所有岗位制定人员能力要求,并且要求达到这个要求。
图1 给出了SAT 过程的概况。分为五个阶段:
- 分析:这个阶段针对某个工作岗位提出培训需求和全面工作能力要求;
- 设计:这个阶段将全面工作能力要求转化成培训目标,再将培训目标组织成为培训大纲;
- 发展:这个阶段将确定教学活动,编写所有教学材料;
- 实施:使用写好的教学材料进行培训;
- 评估:根据培训效果评价,对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反馈。
SAT 的过程与核电厂运行密切相关,可相互反馈,其关系见图2。
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核电厂中的应用
1979 年美国三哩岛事故使人们认识到:只要重视安全并在核电厂设计、建造和运行中采用纵深防御策略,就不会发生事故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哩岛事故的原因归咎于人的差错以及培训不足和资格欠佳。随后,美国核工业界成立了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分析了当时盛行的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并借鉴军事训练中采用的技术,将系统化培训方法与核工业的实践相结合。
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各国更加重视起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其它国家根据自身情况,极力推荐采用SAT。许多国家都将SAT 用作拟定执行和评价其核电厂运行人员培训大纲的基础。
大亚湾核电厂也约从 1997 年开始应用SAT 方法培训的探索,并在岭澳核电厂生产准备期间完成主控室操纵员的岗位任务分析和,形成了操纵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简称KSA),这是主控室人员培训的基准。随着SAT 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加之新的管理思想、教学理念不断出现,SAT 方法也在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
因此,利用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核电厂培训体系建设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尤其是新建核电厂,在使用系统化培训方法时,需要选择对安全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岗位应用系统化培训方法:系统化培训方法的应用需要较大的人员投入,为此不能一开始就全面开花,这样会导致投入很大,见效慢,反而会影响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核电厂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对电站运行、维修和技术支持这些关键岗位培训体系的设计、培训设施建设、培训实施,使之可以在要求时间内达到岗位及工作要求。这样就可以满足核电项目建设快速发展时候对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为核电厂顺利建成和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