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既分清责任、又优化职工心理氛围,杜绝系列事故的连锁反应
由于电力生产是发、供、销一条龙,技术密集且自动化程度高,因协作性强“反应”灵敏而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职工也深知一旦出了事的严重后果,有时一次事故后,会出现接二连三的事故连锁反应,对此我们不能简单斥之为职工缺乏安全责任感。从工程心理学的角度讲,经过事故后,人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了,但同时也会引起心理负荷加重,心理疲劳加速,身理不适,随之而来就会出现心理错觉,这也是常说的“神经短路”,使当班人员在心灵上引起紧张的情绪,使之出现事与愿违的误操作、瞎指挥。这种状态在劳动心理学上称之为应急情绪。应急情绪的产生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平稳有时还会在职工之间、岗位之间交叉感染。由于设备在首次事故后已经暂时打破了运作平稳、加之人们又有谈“事”色变的心理反应,便很容易导致系列事故的连锁反应。面对事故后的新动向,作为企业决策者和政工干部,既要分清责任,又不要单纯斥责职工。一方面可适度调整有关人员的作息时间和岗位搭配方式,严格操作程序,力争万无一失;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有关职工的心理咨询,使健康心理复位、净化心理氛围,增强职工临场应变能力。使当班职工的劳动目的、动机、态度、过程和自我调节适应能力等达到作业的最优化,以求达到杜绝事故的连锁反应。
五、既抓住重点关键,又不放过次要小节,防止因小失大
近年来,理论界流传着“木桶理论”,它以木桶盛水为例,说明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决定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里水盛得多,就要设法取下最短的森板,换上最长的木板。“木桶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注意提高群体因素中最薄弱的环节,借以发挥整体优势。这个理论用于以安全生产第一的电力生产,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在电力安全生产中,一旦出现了薄弱环节,就等于木桶上出现了短木板,势必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如某厂曾因老鼠窜入生产现场而造成发电机输出端短路,停机停产损失惨重。从表面上看,这是祸不在人,但是否可以说,在安全生产这个“木桶”上,由于灭鼠这块“板”短了才导致因小失大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生产中的事故,总是从薄弱处打开缺口。在抓安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向全体职工反复强调,查漏补缺、消除事故隐患,扩大消缺战果,目的在于找出隐藏着的,影响整个安全水准的“短木板”,哪怕仅仅是一颗螺钉的松动、一块绝缘皮的破损,一根接地线的锈蚀,一点小小的跑、冒、滴、漏和一个民工的安全帽等。因为电力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往往青睐的是安全上的“短木板”,而不管你其中的“长木板”有长,一旦出了事,“长木板”也就无能为力了。近来我省五家电力达标企业在安全上纷纷落马,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单位在达标期间没有打硬仗,而是达标前后发生了“短木板”,吃了因小失大的亏。所以在电力安全生产问题上,应始终忧患其“短”,而不是陶醉其“长”,更不能因为达标、先进等“长木板”的存在而自己给自己“吃定心丸”,从此便高枕无忧。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生产经营决策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否定优势特色等“长木板”的作用,而是希望短向长靠拢,甚至后来居上。简而言之,短者努力与长者齐头,长者携短并进。这样,电力安全生产将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六、既防患于未然,又坚持“放马后炮”
在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指挥调度中,历来十分重视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点什么时候都是无可厚非的高明之举。同时,我们也不应排斥放“马后炮”。所谓“马后炮”,无非是指事后采取措施,换句话说就是亡羊补牢。一般说来,我们如果只一味消极被动地放马后炮当然不可取,但事故已经成为我们不愿看到的现实以后,认真开好事故分析会,分清责任,举一反三,找出事故诱发的深层原因,这样的“马后炮”不仅要放,而且要放得越响越好。只有通过小题大作,以要震动那些执迷不司者,才能真正吃一堑长一智。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发现局部轻微小事故便及时来它一炮两炮,不就是对更大事故的“未然”防范吗?上次的“马后炮”,不就成了下一次隐患的“当头炮”、“马前炮”了吗?如果“马后炮”放得及时,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系列“剧”就没有了舞台。实际上,如果我们只一味抓防患于未然或碍于情面,将小事故悄无声息地放过去,就等于人为制造下一次的事故隐患,谈何防患于未然呢?可以说,我们现行的安全规程都不是坐在书斋里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众多令人心碎的“马后炮”声中用血的教训写就的。所以,防患于未然与放“马后炮”并举,才是提高电力安全总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七、既重奖直接电力安全功臣,又激励间接“曲突徙薪”者
既然安全生产在电力事业中如此非同小可,那么对那些为设备更新、处理得当、抢险有功者,理所当然要实行重奖,同时对那些间接对安全生产评头品脚者亦应有明确的态度。
汉朝刘向编撰的《说苑?权谋篇》中说,从前有户人家的灶,烟囱(古称突)是直的,烟囱旁还堆着柴草(古称薪),有人对这家主人说:你这样很容易起火灾,应把烟囱改成曲的,并把柴草搬走(古称之为曲突徙薪),那人家却毫不在意,根本没有理会告诫者。过了几天,那人家果然失火,左邻右舍同来灭火,好几个人在灭火时还受了伤。大火扑灭后,主人特备酒席答谢左邻右舍的帮助。灭火时出了力的人都请到了,受伤最重的焦头烂额者坐了首席。但最初好意提出劝告的那个人却忘记了,因此有人感叹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是上宾”。
其实,在电力生产作业中,许多安全隐患,事前也并非没有丁点儿征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也不会没有像“曲突徙薪”者那样的明白人,如果有关部门偏好报喜不报忧,或表面上洗耳恭听,心里却怪别人杞人忧天,或当面言听计从,事后却抛之九霄云外,或干脆给人以脸色,从此明白人也“难得糊涂”起来。所以为了鼓励人们在安全问题上直言相谏,应该设个“曲突徙薪”类提醒告诫奖,这样既表明有关决策者和安全主管部门对逆耳叫言的欢迎态度,同时通过公开表彰提醒告诫者,使告诫的问题公开化,既能促使领导人采取对策,又能引起全体职工对问题的瞩目,使人们在防微杜渐上多下功夫。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树立适应新情况的安全观,在传统、现实和未来的结合点上去寻求新的对策举措,应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的课题和工作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