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将安全管理工作“沉在下面”
要将安全管理工作“沉在下在”,要从现代安全工作的“四要素”入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一要塑造全面安全的人。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电力企业的安全离不开三类人:企业负责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生产现场作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对生产现场执行安全方针、法律法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监督落实,对全体员工进行
,对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动态管理者;生产现场作业人员是被安全管理对象之一,往往是安全事故的责任者和受害者。其中安全生产监督人员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重要组员部分,虽然有“十年政工当书记,十年多经成老板,十年安监一场空”的行话,但安全监督人员应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全方位完善自己,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坚定的专业理念、丰富的工作经验、广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履行企业负责人与生产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中枢神经枢纽带义务。
这三类人在安全目标上存在不言而喻的一致性,即各项工作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尤其要保证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为了达到这一共同目标,三类人中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在企业负责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监督监察职能,在与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先天矛盾中寻求统一点和平衡点。
2010年11月26日,在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服务世界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上有安全专家提出:中国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总数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我们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是因为企业各级人员大安全的理念的缺失与变化。因此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全面的安全管理理念,确保电力生产大安全的系统概念,企业的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安全生产管理就要覆盖到哪里。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预防为主,注重经验总结,建立经验反馈机制和交流机制,提高安全管理透明度,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件的重发率。再次,要加强安全学习和教育工作,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安全素养的提高,通过案例教育来强化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教育来增强岗位意识,避免违章操作。另外,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并采取有效手段激励全体员工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二要打造本质安全设备。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都要全面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在方案论证、设计、加工或施工阶段,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研究,提出事故预防对策。在装备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安全作业的需要。要强化装备安装、运行、维护中的安全管理,坚持开展装备安全性分析、系统性检查,坚持状态检修和精心维护,防患于未然。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先进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对设备设施缺陷进行科学的维修和维护。
三要建设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引领行为,要把管理制度作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保障。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建本质安全的管理制度系统,使安全管理范围覆盖生产、基建各个环节,内容扩展到健康、环境和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保证制度无漏洞、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来落实责任,提高执行力,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形成“有责任、有落实、有考核、有监督”的全方位的安全
。要建立制度的长效机制,在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中不断修订,长期有效地规范管理行为,在传承中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四要创造安全环境。在工作环境方面,要通过改善作业场所和作业程序,保证企业的生产布局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对采光、通风、温度、湿度、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尽可能优化劳动环境、改善劳动条件、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对于时间、空间、气候变化,要及时关注人、设备、制度等要素的适应性,合理组织安排工作,充分防范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安全风险。另外,还要充分关注社会舆论、工作压力、员工家庭氛围、生活环境等方面对安全的影响,工作任务繁重、群体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家庭关系出现矛盾等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并成为安全事故的诱因。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或事故,更要高度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自救,快速反应,组织落实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安全源于和谐,和谐更离不开安全。我们对安全工作的追求永无止境。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踏踏实实“沉在下面”:持之以恒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高执行制度的能力,加强基础建设和技术创新,完善科学的安全
,积极应对时空环境的变化,安全管理的成效才可能“浮在上面”。